不容易等到了河面封凍起來,整個諸侯大戰,也已經大了幾十天地時間。不過也好,至少把陽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在成皋陽和伊闕關方面,在張揚想來,孟津的防禦定然薄弱。
更何況,他找到了朱儁。
以朱儁的名義出面,想必朱皓不會做過多的抵抗。到時候不費一兵一卒,孟津自破。
哪知道……
張揚在得到朱儁死訊的時候,剛剛渡過了河水。
聞聽自己的妙計被人識破,頓時勃然大怒。也顧不得等待後軍的劉備、關羽三人趕上,秦率人馬,直撲孟津。眼見華雄在關前耀武揚威,張揚的怒火也就更熾。
“誰可出陣,斬殺此獠!”
張揚話音未落,從身後立刻衝出一人,正是張揚部將,穆順。
這穆順催馬挺槍,向華雄衝去,口中厲聲喊喝:“無名匹夫,大將穆順在此,還不下馬投降。”
第一部 少年遊 第二三九章 那一刀的風情
更新時間:2008…8…13 19:24:53 本章字數:5112
毛大雪紛紛,天地彷彿混成一色。
一支千人左右的人馬,在夜色中徐徐而行,朝著陽的方向前進。
為首大將,胯下菊花青,相貌雄毅。以一塊黑巾蒙面,只露出了炯炯有神的眸子。
馬鞍橋上橫一柄宣花大斧,黑黝黝,沉甸甸,大約在七十斤左右。
身後的隊伍,整齊而又肅靜,在道路上行走,除了偶爾傳來的馬嘶聲,只有腳踩雪地的聲響傳來。
“將軍,前面就是谷城,可要入城?”
武將想了想,“不必了,我們繞城而走,直奔陽。”
小校立刻傳令下去,隊伍繞谷城而行。
武將身旁卻有一文士,催馬上前笑道:“聽說將軍與太師相識,不知是不是真的?”
“曾有一面之緣,不過卻說不得相識。只是因侯的緣故,有過寒暄而已。”
“那將軍豈不是和侯很熟嗎?”
武將的眼中,流露出一抹笑意。
點點頭道:“算是很熟吧……只是當年與侯分別時,他還僅十四。不想分別五六年的光景,如今已經貴為侯。當年若非侯提拔,只怕我如今還是一個犯軍。”
文士笑道:“怪不得此次太師點名要您進陽呢。”
“我想也不只是因為這個原因。太師……如今關東諸侯造反,竟引胡人進犯邊關。這幾年來,我一直鎮守梁山,對鮮卑與河套南匈奴的胡人較為了解。想是因此要我入京吧。公佑。若非你這次識破了於扶羅的計策,只怕胡人就突破梁山了。此次到陽,我當向太師稟報。為你請功……呵呵,一晃多年,倒頗為想念侯。”
文士大喜道:“如此就多謝將軍。”
正在這時,突然有小校來稟報,“將軍,斥候在前方攔截一人。說是自孟津往陽。”
武將一怔,“帶我去看!”
如今,這京兆地確正是風聲鶴唳,前方戰事頻繁,不曉得會有什麼情況。
故而武將也很小心,催馬趕了過去。
那被攔截地人,一身涼州軍打扮,正和斥候爭吵。
“你等攔截我作甚。快快讓開,耽誤了大事,定要你們的腦袋。”
武將上前,那小校一見裝扮。連忙下馬,“將軍。我乃漢安大都護華將軍麾下信使,奉命前往陽。還請將軍讓開道路,十萬火急,真的是耽誤不得。”
“我乃安門校尉徐晃,孟津難道出事了?”
“啊,也不算是出事,只是有敵軍出現,大都護命我趕赴陽,稟報此事。”
徐晃聞聽,不敢怠慢。
連忙命人讓開道路,又送了兩匹好馬供那小校騎乘。
文士上前道:“將軍,關東諸侯在正面作戰不利,故而走河內小道,偷襲孟津。如今河水冰封,萬一孟津有失,則陽定然動盪不安,將軍不妨暫緩往陽,前去孟津支援。若孟津危機,將軍可立大功;若是孟津平安,豈不是能換來大都護青睞?”
漢安都護府,所轄包括梁山等地地軍隊,是董卓安排在司隸,震懾朔方、涼州等地的軍事機構。從理論上而言,徐晃也是華雄的部曲,故而文士所說,也不算錯。
徐晃沉吟片刻,“公佑所說極有道理,全軍轉向孟津,速速啟程。”
一聲令下,三軍齊動,轉變了方向,往孟津極速行進,眨眼間消失在風雪之中。
孟津關前,穆順策馬挺槍,撲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