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近一百五十萬平方國土的沒落帝國,此時還處於尼古拉二世的恐怖**當中,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覺,沙皇尼古拉二世狂妄自大,甚至還在做著對遠東地區擴張的“美夢”!
第 144 章 火燒靖國神社
ps:
特別感謝“滅天之劍”的打賞, ;求月票、點贊支援正版
1898年底,世界主要強國陸軍兵力的人數: ;俄國:116。2萬人; ;法國:71。5萬人;英國:62。4萬人;德國:52。4萬人;奧匈帝國:38。5萬;中國25萬人; ;美國:9。6萬。雖然人數並不決定戰鬥實力;而且中國的新軍武器也比較先進;還有近百輛原始坦克;但要徹底征服俄國一百多萬陸軍;不是那多容易;宋驍飛決定先進行國內的訓政改革,再等待合適的時機。
此時,中國義務教育普及到小學階段;農村很多地方都開了夜校;文盲越來越少,加之中國人本來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全國高等的學堂發展到一千多少所,城市裡的青年學生達到五十多萬人,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階級。
在宋驍飛的 第 144 章 權,各省的民政長(省長)也都由北洋將領兼任,除了張之洞、劉坤一、王韶文控制的七個省外,所有內地省份都被宋驍飛控制了。作為一個具有現代思想的人,宋驍飛推崇嚴格的管理手段和行政法規,強調官場紀律,規整政府機構,任用自己認為可靠的人,比如席家的兄弟和姐妹,並且把國內的穩定放在首位,不顧一切要消除不可預料的事情的強烈**,有時候讓人望而生畏,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宋驍飛熱衷於貪求不受道義制約的個人權利,成為中國實質上的“皇帝”。各省越來越多的人也對北洋將領的軍政獨裁造成的**表示不滿,宋驍飛懲一儆百。革掉張勳的雲南省都督一職,將他手下的三十個營裁撤到三個營,調往徐州駐防,開始由軍政階段往訓政階段轉變。
剛開始。宋驍飛還是野心勃勃。堅持透過復興黨一黨執政,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控制軍隊和報紙輿論,他認為這最適合中國的國情,貨幣改革的順利進行、戰敗日本和西班牙,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到1899年初。盛宣懷的內閣甚至希望完全撤銷省級行政單位的公開政策,但宋驍飛為了避免引起張之洞、劉坤一、王韶文的反對,表示不願步子一下子邁太大。
1899年春節剛過,宋驍飛邁出了全國訓政的第一步,頒佈了大總統一號令,在削弱各省都督權力的基礎上,加強各省的民政長官的權力。宣佈由各省的民政長官主管省內稅收和縣知事的任免,各省都督不再參與民政事務。宋驍飛還讓中央組織部選拔稱職的文職官員,特別是對縣知事一級的人選,考試的內容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行政法規和一般的知識,數千人在北京參加考試。
透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改革,在這場整肅官場的運動中,中央的權威大大加強,地方對中央政府的指示也落實得很快,國會很快透過了新的《刑法》、《民商法》、《行政法》。宋驍飛透過復興黨的《中央日報》向全國闡述了他的想法:今天婦孺嘴上都知談平等一詞,而平等只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並不意味著行政等級之分應予取消或者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並不意味著個人皆可否定法律,自立準繩,或者在經濟上人人均等。自由是另一華麗的現代詞,但它是限制在法律範圍之內的,在此範圍之內人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自由,這個東西是不存在的。法律的最高目標,是保障自由,正所謂法無明令則政府不禁止。共和也是一個雅緻的詞,但外國人對這個術語的理解,是在國內有普遍的發言權,而不是全民都必須干涉政府的行動。這種干涉除了造成混亂之外,還可能造成什麼結果呢?至於民權這個術語,除了選舉總統的最高特權外,它還包括代議權、選舉權、監督權,但切不可理解為民眾直接處理行政。
在宋驍飛領導的革新運動中,政府還恢復了監察制度,成立中國廉政公署,專門懲治官吏**,同時也為官員們提高了薪水和高額養老金的胡蘿蔔。
但每一場改革,必定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宋驍飛實行訓政,損害的,首先是北洋軍官的利益。駐紮在四川的第三師師長曹錕等人對宋驍飛提倡文官法治、削弱都督的權力心懷不滿,他又是宋驍飛的老部下,地方的警察很難將曹錕的一萬新軍限制在軍營裡。
有一次,曹錕手下的一個團長叫李興,帶著兩個心腹去青樓喝花酒,不給錢不說,還動手打了陪他們的姑娘,結果青樓的老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