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前面就是膠水了?”身邊一個副將低聲說道:“山路崎嶇,道路曲折不好走,再加上已臨天黑,不如我軍現在就膠水附近安營紮寨,等明天再走?”
董文忠看了看天色,也只好點了點頭,就算是人可以接受強行軍,戰馬也受不了,等大軍紮好營房,董文忠再三巡視,董文用用血的教訓告訴自己,千萬不能有任何損失。
“將軍,你說他們究竟是社麼人?膽子竟然如此大?聽說這夥人只殺韃子,只殺蒙古漢軍,只殺官府的官員,就是不殺老百姓。”
韃子殺戮成性,副將特意指出,這幫人絕對不會是韃子。
董文忠搖了搖頭,不過心中卻多了一份顧慮,若有所想,卻更加謹慎,到了半夜,營地外突然傳來一陣陣吶喊聲,董文忠仔細聽了一會,聽到的卻是:“董文忠,膽小鬼,有種的就出來跟老子單挑。”
董文忠看了看時辰,竟然已接近亥時,很快,副將就走進大營,說話也有點不利索:“土匪,人很多,人很多。”
董文忠皺了皺眉頭,拿起兵器就要往外衝,但是副將卻緊張的拉住他,不安說道:“將軍,莫中了奸計,否則三將軍就是白死了。”
董文忠猶疑了片刻,突然問道:“難道他們並不是土匪?是那人派過來的?”
副將連忙點頭,道:“末將認為正是如此,恐怕是此人得知我董家軍得到補充,怕我軍對他不利,派人過來準備刺殺將軍和少帥。”
營外的聲音持續了大半個時辰,董文忠幾次想出去,但是都耐不住副將的勸阻,直到卯時,天已矇矇亮,探子回報:營外一個人也沒有,甚至連一個腳印也沒有?。。。
全文字無錯txt手打,【。。】==
第三十六章 淮左名都(2)
( )第三十六章淮左名都(2)
揚州。~
“綠鬢兩科好,丹心一片忠。言言開國體,蹇蹇匪渠躬。夜謂鴛行底,能持鯁論公。象臺死得所,萬古憶清風。”李庭芝放下筆,凝神閉目,左看右看卻不慎滿意,這是他一首舊詩,現在詩依舊,但情懷卻不再有。
身邊一個儒生眼睛閃亮發光,彷彿是看到了什麼寶貝,好奇問道:“這就是送給張大人的禮物嗎?”
“唉,也只有這首舊詩了,你說張貴這小子打的是什麼主意?每次讓貢父過來,都要向老夫索取些什麼才安心。”李庭芝神色凝重的看著梁曾,這個原本在均州書院當安樂教授的傢伙,被陳孚以與“貢父政事文學,皆有可觀”的理由推薦給張貴,張貴大喜,第一時間就派遣他出使揚州,至此已有三個月了,往返江陵和揚州已不下十次了。
梁曾少好學,日記書數千言,中統四年蔫闢中書左三部令史,累官淮安路總管。兩使安南,宣佈威德,其君贐以金帛奇物,悉卻不受,後來受不了官場的風氣,辭官回鄉,可以說梁曾當這個使者,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聽說張大人要把您老的字裱起來,然後掛在象山大學,以激勵學子報國效忠。”梁曾笑了笑,道:“大人無論詩情抑或字意,都是上上之作。”
“其實不單是李大人的詩詞字畫,幾乎大宋所有出了名的大儒學者,張大人都想法設法弄幾張字畫過來,也難為他了。”
“張貴費盡心思,就是為了所謂的象山大學?”李庭芝疑惑的看著梁曾,道:“一所學院,還不至於讓他這樣?眼看鄂州韃子虎視眈眈,大宋危在旦夕,他怎麼就不多花點時間在整軍方面。”
“那可不然,張大人說過教育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立人,乃國之根本。”梁曾認真說道:“十年種樹,百年育人,張大人說過,對於教育,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
李庭芝皺了皺眉頭,梁曾說的這段話聽起來很含糊,李庭芝想了半天才明白過來,所謂“教育”二字,始見於《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他這人怎麼老是不務正業,專門搞些亂七八糟的事。”李庭芝微微生怒,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李庭芝話裡雖然說得嚴肅,可是語氣卻沒有半點不嚴肅的意思:“他那個《石頭記》呢?前日皇上還親自問老夫,老夫又怎麼知道?”
“在下就奇怪,皇上怎麼就不親自問張貴那小子要?”
“皇上還不是知道張貴是你的部下?”梁曾輕輕的拍了拍馬屁:“張大人就連皇上的聖旨也敢不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