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把我們送到門口,握手告別時,我發現他嚴峻的目光中透著慈祥。我忽然想起他侄子曾告訴我:法伯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他收養了好幾個孩子,其中有幾個已在他的集團裡工作。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法國國慶閱兵式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巴黎7月的天氣很不穩定,有時陰雨連綿。1999年的這一天,早上起來還有些陰雨,空氣很潮溼,氣溫也較低。閱兵式十時半開始,要求我們於九時四十五分到達。
一早,香榭麗舍大街周圍靜悄悄的,戒備森嚴。使館所在的喬治五世大街,因為正好在香榭麗舍大街旁邊,也實行了交通管制。只有中國使館的車允許進入。喬治五世大街上停滿了裝甲運兵車,是運輸參加檢閱計程車兵的。
我們準時到達協和廣場。廣場的東邊設了一排觀禮臺,頂棚由法國國旗紅、白、藍三種顏色組成。大使夫婦各有各的請帖,我的請帖上有一個藍點,禮賓官把我引到藍棚下的觀禮臺上就座;施燕華的請帖上有一個紅點,她被帶到紅棚下。中間是白色頂棚,主席臺就在那邊。有意思的是,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白色代表王室或保皇黨,現在白棚下坐的卻是共和國總統,反正白色都是法國的“第一把手”坐的地方。
聞名遐邇的香榭麗舍大街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星廣場(又名戴高樂廣場),星星廣場上有凱旋門,協和廣場上有埃及送的公元前13世紀的方尖碑。整條街不過1910米長,70米寬。18世紀路易十五建協和廣場時,是為了王公貴族們有休閒散步的地方。國王到凡爾賽宮去,也是坐著馬車沿香榭麗舍大街出城的。可以說,這條街是專為王公貴族們修的。後來,歷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在協和廣場被送上了斷頭臺,法國的封建制度就此結束。如今,香榭麗舍大街成為外國遊客的必經之地,大街兩旁是街頭咖啡館和高檔消費品商店。街上車水馬龍,來往行人熙熙攘攘,是巴黎的一景。
接近開始的時間,法國政府總理、部長們紛紛坐著小車來到,接著是希拉剋夫人。最後,來了一個車隊,不長,從車上下來的是摩洛哥哈桑二世國王。摩洛哥與法國有著傳統友好關係,這次法國國慶閱兵式中有摩洛哥的方陣。
突然,樂隊開始奏樂。從凱旋門方向駛來了一輛敞篷車,前後有摩托車護送。敞篷車上筆直地站著三個人:中間是希拉剋總統,他的右邊是陸軍總參謀長凱爾什,左邊是巴黎軍區司令比勞。到主席臺前,希拉剋下車,接受共和國衛隊及閱兵總司令的敬意後,以矯健的步伐走上了主席臺,全體起立,軍樂隊奏起了《馬賽曲》。雄壯高昂的樂曲在空中迴盪,我在想,這曾激勵馬賽軍團步行27天到達巴黎,支援革命政府反抗奧地利、普魯士的武裝干涉的樂曲在今天聽來仍然令人振奮。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同《馬賽曲》有相似之處,戰鬥性很強,反映了兩國人民為自由、獨立而鬥爭的精神。
檢閱隊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黎綜合科技大學的學生隊伍。每年國慶的檢閱,他們都走在最前面。領隊的是校長,一位上校,他後面是旗手,每學年學習成績第一名的學生才有扛旗的殊榮。這所建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學校,在拿破崙時期實行了軍事化管理,學生穿軍裝,校紀很嚴,拿破崙親自為學校立了校訓:“為了祖國、科學和榮譽”。從1970年起,巴黎綜合科技大學成為國防部下屬的學校。學生們穿著黑色的軍裝、戴著“拿破崙帽”,昂首挺胸,向檢閱臺行注目禮。他們確實值得為自己的學校驕傲。這所學校為法國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其中有不少人成為共和國總統,比如希拉剋。
整個閱兵式有條不紊地進行,只留下了一個遺憾:由於剛下過雨,地上還比較潮溼,比較滑。一匹馬前蹄滑了一下,把騎兵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這位倒黴的騎兵立即站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旁邊街上,由人扶著離開了現場。“肇事”的馬匹灰溜溜地隨主人而去。這件事似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隊伍仍然按計劃進行。
閱兵式的“壓軸戲”是消防隊伍。老遠就能看到他們鮮紅的車子,頭燈閃著穿透力很強的藍光,雄赳赳、氣昂昂地開向檢閱臺,博得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消防隊屬於軍隊編制,在法國擔任著各種救援任務:除了救火外,出了交通事故,第一個到現場的是消防車,他們不是來救火的,因為無火可救;也不是來處理事故的,那是警察的責任;他們是來救人的。如果有人受傷,他們就立即將他抬上車送醫院。如果沒人受傷,他們立即“揚長而去”。消防隊效率高,在法國很受尊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