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勤政殿,韓孺子向宰相等人表示要向京兆尹府派駐玄衣使者,專門追捕混入京城的雲夢澤刺客。
事關皇帝的安全,大臣們當然沒有意見,但是顯露出一點驚訝,對皇帝越來越向朝廷靠近感到意外,同時也很高興。
韓孺子還讓宰相申明志向京兆尹府發函,責問為何衙門沒有查明榮寶客棧抓人的情況並逐級上報。
趙若素說得沒錯,不能讓地方官吏以為皇帝身邊的人碰不得,此風一開,最終受損的還是皇帝本人。
王家人離京城越來越近,申明志已經派官員前去迎接,無需皇帝操心。
回到倦侯府,金純忠已經接到玄衣使者的任命,前來謝恩,同時也要通報這兩天來的情況,“馬穆沒有更多口供,他這次進京是要待命行事,目前還沒有接到雲夢澤的指示。與他接頭的‘雲雄’仍未找到,曾有不少商人見過他,但是五六天前他消失了,沒跟任何人打招呼,我猜他很可能是找到了更安全的藏身之地。”
成為玄衣使者之後,金純忠將能動用整個京兆尹府的力量追查刺客行蹤,韓孺子相信他不會辜負自己的期望,問道:“你什麼時候學習的審訊之法?”
“我小時候曾拜刑部的一位老吏為師,那時只為好玩兒,沒想到日後真能用得上。”
有一件事韓孺子必須提前問個明白:“此事之後,你願為吏嗎?”
吏員通常專司一職,極少會有變動,因此升遷之途很快就會到頂,一般是司主事,如蒙聖恩,可能做到侍郎,品級更高的官員,需要進士出身,更需要有在各司輪流為官的經驗,吏員很難符合條件。
勳貴子弟因此都不願當吏,寧可領閒職。
曾有一位勳貴子弟拒絕了皇帝的好意,韓孺子所以要先問一聲。
金純忠沒那麼挑剔,“只要是為陛下效力,微臣無憾。”
韓孺子笑了笑,讓金純忠退下,對他來說,當太子和當皇帝要同時進行,雖然晚了一些,他也得培養自己的大臣,對任何一位想要有所成就的皇帝來說,這都是重中之重。
吏部尚書馮舉來了,旁聽皇帝的“小議事會”,今天來的人仍然不多,討論的也還是剿匪平盜事宜,馮舉謹慎地少發言,只在皇帝點到名字時,才說幾句模稜兩可的話,在這裡他是外人,需要更多觀察。
但皇帝這天下午特別重視他,幾次向他請教,“大楚在武帝時征戰頗多,相隔還不到十年,能打仗的武將都哪去了?怎麼兵部推薦來推薦去總是這些人?”
馮舉越發謹慎,回道:“臣不曉兵事,兵部蔣尚書應該瞭解得更多一些,要傳他來嗎?”
“不必,只是閒聊而已。馮大人,這裡不是勤政殿,不要太拘謹,在這裡說的話沒人記錄,也不會變成聖旨。”韓孺子笑道。
“是是,臣初來乍到,還沒跟上大家的思路。”馮舉也笑著回道,看樣子沒打算放鬆。
東海王事前得到過皇帝的提示,這時笑道:“吏部不是管著天下所有的官兒嗎?將軍也是官,馮尚書多少應該瞭解一些吧?”
馮舉沒想到自己會這麼受重視,正色道:“吏部管的主要是文官,武將由兵部任命,在吏部備案而已,要說了解,我肯定了解一些,但是不出陛下所知的範圍。”
“那也行啊,陛下說了,咱們只是閒聊而已,馮大人瞭解什麼就說點什麼唄。”東海王順著說下去。
皇帝看上去也很感興趣,馮舉沒辦法,只得道:“還是兵部蔣大人更瞭解情況……臣勉為其難吧。據臣所知,武帝時名將的確很多,有一些不幸早逝,如鄧遼鄧大將軍,有一些年紀過大,正常致仕返鄉,還有一些……呃……還有一些……”
馮舉吐吐吞吞,東海王笑道:“馮大人欺負陛下和我們這些人年輕不經事,非得讓我們去查從前的公文?”
馮舉尷尬地乾笑一聲,“武帝晚年除掉一些將軍,先帝……也除掉一些。”
“武帝就算了,先帝為什麼也要這樣做?”東海王有點吃驚,他早些年一直準備繼位,可是沒住在宮裡,對父親桓帝的事蹟不甚瞭然。
“這個……先帝在時,大楚還沒有這麼多的憂患,尤其是匈奴人,看上去一時半會不會惹事,先帝大概是以為武將易生事,所以將一些人下獄,又將不少人勸退回鄉,但這只是臣一家之言,這些事還是要由兵部來說。”
桓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大楚突然間就變得搖搖欲墜,而他卻沒有留下能幫助兒子守住江山的武將。
“馮大人是武帝時擔任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