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這次王孝傑離開,應該是他熟悉的幾位將領代替他指揮守城,沒想到大唐竟然空降了這麼一位年輕的司空大人。
看他的年紀,不過二十出頭。
這樣的年輕人,怎麼會派到這裡來?難道他有驚人的修為,或是兵法通天?
聽到尉遲震的身份,博爾忽的腦海中浮現出許多疑問。
\"原來是大唐司空大人,博爾忽這邊有禮了。
\"
大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司空其實是個閒職,但如此年輕就成為司空,顯然尉遲震不容小覷。
博爾忽先是在馬上行禮,然後用馬鞭環指,說道:
\"司空大人,此次我元軍出動十萬大軍南下,貴國西北二州的軍民無不聞風而逃。
如今整個西北二州千里之地,唯有你們雁門關頑固抵抗,不知為何如此不識時務。
\"
尉遲震知道博爾忽自詡為智將,開戰前肯定會效仿中原的禮儀,先禮後兵。
此刻聽到他的話,果然如自己所料。
心中暗自發笑,他隨口說道:
\"不知博爾忽將軍為何認為大唐的軍民退出了西北二州?親眼所見就一定是真實的嗎?\"
這其實只是狡辯,元軍的三千先鋒精騎已經探索了千里之地,雖然也有一些大唐軍民尚未撤離,但實際上,大部分軍民早已撤入蕭關之內。
博爾忽雖然沒有得到蕭關的確切情報,但他深信自己三千先鋒精騎的偵查報告。
但他相信,不代表他的手下也深信不疑。
一聽尉遲震這番虛張聲勢,這些將領都不禁心生疑惑。
畢竟,大唐的西北二州即使在大唐也算貧瘠之地,卻也有百萬戶人家!為了不被元軍西路軍牽制,就將百萬戶人家撤走,這種行為遠遠超出了元軍各級將領,甚至木華黎的預料。
博爾忽早就將這邊的情況報告給了木華黎。
木華黎得知後覺得不可思議,要求博爾忽謹慎行事。
這也是博爾忽自南下以來一直謹慎的原因之一。
現在聽尉遲震這麼說,這百萬戶軍民其實並沒有南遷,而是藏了起來。
想到攻城時,突然會有密密麻麻的大唐軍民從背後突襲,這些元軍將領想到這個場景,不禁心生寒意。
\"夠了!別再狡辯了。
\"
博爾忽不吃這套,說道:
\"本將暫且顧念戰爭的殘酷,不忍忠勇的大唐將士在此白白流血。
因此,特給司空大人和全城將士一些時間... ...
“只要你們投降,我會確保你們的生命安全。
”
“願意留下的,可以加入我們的城市戶籍,成為都市的一份子。
”
“如果選擇離開,我們會安全送你們回繁華的大唐長安。
”
“給你們半天時間考慮,明天清晨,我們就開始攻城!到時候,城破人亡,無人倖免!”
博爾忽顯然是在施展心理戰術,企圖用十萬大軍的氣勢壓垮大唐守軍計程車氣。
尉遲震聽完,看到一些年輕計程車兵確實流露出恐懼,但他毫不在意,立刻回應道:
“大唐必勝!”
這句話一出,城牆上大唐士兵齊聲高呼:
“大唐必勝!”
聲音傳遍城內,正在休息的大唐守軍紛紛走出,自發地大聲呼喊:
“大唐必勝!”
最終,這個口號響徹北城和東城,五千守衛雁門關計程車兵一同高喊:
“大唐必勝!”
雖然人數不多,聲音也不算洪亮,但那種整齊劃一、高昂的吶喊,讓博爾忽和所有元軍將士都為之動容。
正在搭建攻城器械的民眾也在心中暗自思量,面對如此堅定的大唐軍隊,他們真的能取勝嗎?
這一聲“大唐必勝”再次提振了大唐士兵計程車氣。
博爾忽在城下看到士兵們的高昂鬥志,意識到這將是一場硬仗,只好調轉馬頭,返回軍營。
一夜無言。
沒有大唐士兵膽怯投降,也沒有趁元軍立足未穩發動夜襲。
博爾忽對此嘆了口氣,這場戰鬥看來只能硬碰硬,沒有任何戰術可言。
隨後,待三軍做好飯,吃過早餐,他下令大軍準備從三面包圍攻城。
雁門關的建造主要是為了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