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0部分

公使天天找英國公使哭訴中國的暴虐。結合了各方面的情報,英國公使得出了一個很扯淡的結論。如果中國僅僅滿足於已經控制的這些島嶼,並不繼續南下。英國只怕會把荷蘭給賣了。

這一看地圖就明白了,無論是婆羅洲還是蘇拉威西,都在英國與荷蘭的包圍中。但是中國一旦繼續南下,打下蘇門答臘島就等於控制了半個馬六甲。打下爪哇島就切斷了英國與澳大利亞的聯絡。只要英國沒有準備趟這趟渾水,準備和中國全面開戰,英國也沒理由阻止中國南下。

那麼換一個英國承認中國在遠東霸權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那就會完全不同。賣荷蘭對英國利益很大。只要中國止步於眼下得到的兩個大島以及一群小島,巴厘巴板的石油也算是一個能暫時滿足中國胃口的利益。那樣英國與荷蘭在東南亞的聯盟並沒有被破壞,蘇門答臘與爪哇等島嶼依舊構築了防備中國進攻澳大利亞的防禦線。

中國能退兵自然是最好,中國即便是不退兵,也不能再繼續南下了。賣荷蘭就成了一個相當有意義的選項。至於中國以後會如何,那就以後再說。要知道30年前,英國艦隊還在中國長江裡面橫行霸道呢。不是英國不想打,而是英國真的沒有力量打仗了。

荷蘭總督當然不是傻瓜,從各處傳來的訊息都讓他感到一種越來越被背叛的味道。英國約束著荷蘭不要對在荷屬東印度的中國人動手,就這一點已經證明英國人有著別的心思。驅逐中國人,沒收中國的財產,這麼做之後的結果自然是與中國徹底撕破臉。英國人擺明了不想和中國撕破臉。

要是荷蘭人能以自己的想法決定世界的發展,他們要求自然是中國完全退出荷屬東印度,然後再向荷蘭賠償一大筆錢。只是荷蘭自己很清楚這不現實,任何戰爭打到這個地步都不會有已經取得重大勝利的一方對失敗方做出這等讓步的。

英國人私下表了態,荷蘭當局表面依舊強硬,實施宵禁,對中國人採取表面上的高壓政策。但是也僅此而已。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把中國人關進集中營,或者沒收中國財產的行徑。在內部的討論中,荷蘭已經做了局面相當不利時候的考量。

“從英國得到的情況,英國不能接受中國進逼馬六甲海峽,更不能接受中國截斷英國與澳大利亞的海上通道。”荷蘭特使有些愁眉苦臉的說道。

英國原本就不想直接出兵,一旦荷蘭對在荷屬東印度的華人痛下殺手,想居中調停的英國的立場只怕也會退後。荷蘭可不是日本這樣對任何條約都只想著往死裡佔便宜的二貨國家。好歹荷蘭幾百年前也當過海上馬車伕,與英國在海上爭雄。見到英國的態度,荷蘭已經知道事情不可能按照荷蘭的想法走。

“如果中國滿足了英國的條件,英國人的立場會站到哪裡?”荷蘭總督也愁眉不展的問道。名義上“租借”給荷蘭的艦隊現在就在馬六甲附近溜達。作為以前的海上馬車伕,荷蘭方面很清楚英國人的想法。只要英國與中國達成協議,英國人把荷蘭旗往水裡一扔,這就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英國人在乎的僅僅是馬六甲而已。

“歐洲在亞洲的主導也就到此為止了麼?”參加會議的一位說道。

聽到這話,荷屬東印度當局的臉色都變得十分難看,一半是憤怒,一半是悲憤。可事情就這麼殘酷,既然英國與荷蘭是靠堅船利炮橫行亞洲,面對更強大的堅船利炮,他們只能給跪了。

到了十月四日,英國駐華公使終於得到了國內的指示,要英國駐華公使來“調停”此事。出乎英國駐華公使意料之外,英國國內的底線是儘可能達成一箇中英關於西太平洋的協議。哪怕是最終犧牲了一定的荷蘭利益,也要達成一個西太平洋秩序的新約。

英國國內的指示之所以出乎英國公使意料,是公使認為這個指示來的太晚。如果英國能夠更早做出這樣的反應,西太平洋的局面只會比現在變得更好。中國是英國想象之外的大國,中國人口比整個英聯邦的人口都要多。不把這樣一個國家納入到英國建立的體系之內,那麼中國的唯一選擇就是自行其是。

至於荷蘭的利益,那和英國有什麼關係。英國可是能上午與一個國家結盟,下午就能翻臉不認人的國家。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這才是英國外交的唯一準則。國內那幫老爺們還是用以前的目光看中國,認為中國沒有足夠動搖世界的能力,只有荷蘭被中國擼起袖子痛打之後,英國才明白事情不對頭。

同樣,英國公使也明白這是一次確定敵我關係的談判。如果中國鐵了心要動搖英國的殖民體系,這樣的談判就註定無法成功。所以熬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