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力量,我軍不少退役封存的驅逐艦、護衛艦完全可以進行維修、改造後,提供給他們使用。空軍全面升級使用JSF戰機,大批的F-16應該儘早退役,經維修後轉售給他們。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戰鬥力,更可以士氣,增強他們打擊中國海軍的能力。我們一部分退役的人員可以去當教官。另一方面,這些戰機和戰艦的維修、升級工程可以留住一批技術人員,防止他們給中國人挖走。”
空軍參謀長也附和這一意見。他的私心更大。美國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大吹大擂“全能戰機”JSF的研製出了大問題,導致推遲了2年才服役,但其“優良”效能仍未得到專家和國會議員的肯定。廣告詞中的四大優點:隱形,超音速巡航,短距/垂直起降,多用途。現在被攻擊為“四不象”。
JSF的全稱“聯合先進戰鬥機”,是美國新一代戰鬥機的重點專案,也是美國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與盟國軍隊聯合採購的低成本、高生存能力、高通用性的多功能戰鬥機。不同於F—22“猛禽”高達1。2億美元的價位。JSF目標價僅2800萬—3800萬美元。不過事後發現這一專案最成功之處是廣告宣傳。尚未出世的JSF帶著一大堆的新名詞在世界軍火市場上亮麗登場,居然引來了一大幫購買“期貨戰機”的買主,為美國人搞到了大筆的研製費,令人歎為觀止。
美國國防部一開口就要採購2978架,對盟國當然是榜樣,能夠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目標價格僅3500萬美元。海軍說可補充F/A—18戰鬥機,能在航母上起降,生存力強,價格是3800萬。如此好事誰不動心?引得英國、丹麥、荷蘭、加拿大、義大利、新加坡和土耳其都來參與不僅分擔了研製費,而且也成了JSF的忠實主顧。
這項耗費巨資研製JSF當時就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很大爭議,懷疑它能否達到輿論炒作的優越效能。美國在航空業上並沒有突破性的技術,如何能達成如此宏偉的目標呢?先說隱形,F-22為達隱形目標,覆蓋的雷達吸波材料造價高昂,而且機翼、尾翼都得按隱形要求設計,這些要求與格鬥時的要求是違背的,還不能採用外掛的武器,從機艙投放導彈比外掛的費時得多。最大的問題是別的國家沒有美國那樣的衛星雷達、巨型預警機來為戰機提供目標資訊,那麼JSF只好用機載雷達來搜尋目標,“隱形”也只好再見了。如同夜間的打著手電筒抓小偷的警察,是警察先找到小偷,還是小偷先發現警察,那是不言而喻的。
能垂直降落當然很好,可是“海鷂”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理論上推重比大於1的戰機都能垂直降落,可是為了控制飛機的狀態必須採取複雜的保障措施:發動機的噴口能轉動90度,還必須與重心保持一致。還要從壓氣機引出高壓空氣到分佈在機翼和機身的6個噴口,透過控制它們的噴氣流來抗擊側風的影響。美國人並沒有超越英國人研製的這些技術,JSF要垂直降落也得這樣。美國人更不能超越機械裝置的鐵的定律:“每增加一個部件,就降低了整機的可靠性。”對飛行器還有重量的問題。
超音速巡航當然是一項重要的戰術效能,JSF的發動機功率大,還取消了後燃加力,因此功率要大到能使戰機飛出2馬赫的速度。可是在巡邏、搜尋地面目標、格鬥時需要低速飛行,此時的效率就很低。渦扇發動機也沒有技術突破,還不能做到在很大的功率範圍內都保持高效率。再說對國土遼闊的大國超音速巡航的意義很大,對小國應用有很大的侷限。當我國的電動壓氣噴氣機問世的訊息傳開後,JSF更是受到質疑。
要做到多用途也非易事。作為攻擊機要大幅度增加防護裝甲,並不是弄塊裝甲板貼到機腹下就行的,飛機的骨架也要加強才能承受裝甲板傳遞的衝擊力。實戰證明低速低空效能對攻擊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相同的外形”也難以滿足要求。至於艦載機與普通戰機的區別之大也是眾所周知的。
如此一來,JSF推遲了2年才問世,而且各國,包括美國在內的飛行員對它的怨言不少。其實新戰機問世之初都是如此的,要透過不斷的改進來提升其效能。不過由於廣告詞的反作用,才使怨言的音量加大了。空軍參謀長試圖透過“出清存貨”的辦法來強制空軍更新JSF,是拔苗助長的行為,其後對美軍的戰力造成很大影響,此乃後話。
參聯會主席小克利夫蘭:“我們必須立即派遣3個航母叢集去臺灣東部海面威懾中國,這才是抗擊中國擴張的中堅力量。也可以提高臺灣和東南亞各國計程車氣。同時要加強情報的收集,不能再讓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