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望著光明,這是一種象徵,更是一種抗議!”

陳獨秀見蔡元培讚許地點起頭,也就不吱聲

歷史就這樣決定了一個人與北大的情緣。雖然他暫時還沒有答應蔡元培的邀請,但他的心,卻似乎已經隨這枚校徽走進了北大。

17

胡適終於像一陣颶風,穿越茫茫大海,懷著熱烈的期盼,撲進了這座令他興奮又令他敬畏的校園。

這是一個初秋的下午,白樺樹散發出迷人的氣息。一位身穿竹布長衫的青年學者忐忑不安地走進了校門。他剪一頭烏黑油亮的學生髮,稍長的臉上留著短髭,隆直的鼻樑上架著一副黑邊眼鏡。他微微地咧開嘴,有點驚訝地打量起這座瀰漫著皇家氣派的全國最高學府。這裡流行著與哥倫比亞大學完全不同的學術氣氛,隱藏著一大群令人生畏性情古怪的“餘杭派”學者以及他們思想守舊的學生。

他能站得住腳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是個非常愛惜羽毛的人,雖然因為提倡白話文而在社會上暴得大名,但他已清醒地認識到,如果真想成為全國思想界的領袖,首先必須在北大取得為眾學人認可的領先學術地位。為了這一份小小的野心,他換去了西裝革履,悄然進校。他一再告誡自己不可任性,要注意與人的第一次交往,注意第一次講演以及第一次亮相的效果和影響。

他經人指點來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門前,裡面就是蔡校長的辦公室。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想去敲門,但剛舉起手卻慌亂起來。裡面坐著的是名震當代中國學界的一位宿儒,又是一位學過德國哲學極能接受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