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大節;其二也。趙範目前尚未歸降我軍,其心難測,雲豈能因枕蓆之事而壞曹丞相平定天下之大計?此三也。”
這三條道理說得頭頭是道,聽得眾位將臣連連點頭,雖然心中都對趙雲捨棄這麼好的親事而有些遺憾,但又不得不打心裡佩服趙雲的人品和慮事周到。
唯有吳凡,無所謂地笑了笑,道:
“子龍言重了。先說你與趙範,既結為兄弟,又何需互相猜忌?若是互相猜忌,又何以兄弟論之?此情即非兄弟之情也。再者,你們二人並無血緣關係,只是冠以兄弟之名罷了,加之前面之說,將其嫂視之為汝嫂,實為矯情也。”
“再說我大哥,雖懷天下之志,卻歷來喜好成人之美,尤其對促成秦晉之好更是樂此不彼。此事若是說與我大哥,我敢保證,我大哥不但不會怪罪你,反而還會有所封賞,你信也不信?”
“至於這第二點,其夫已亡三年,屍骨已冷,其婦再嫁並無失節。況且,我聽說趙範曾數次向樊氏提起再嫁之事,樊氏便提出三點要求:一要文武雙全聞名天下,二相貌堂堂威儀出眾,三要與其夫同姓為趙。這三點要求看似不可理喻,實則乃是樊氏為推阻趙範為其提媒也。天下雖大,卻上哪裡去尋得這三個條件完全吻合之人?由此,可見樊氏不但心志貞潔,還很有一些心機。子龍拒絕這門親事,實則卻是失去一位賢良妻子也。
有句真理是這麼說的:人都是會變的。
為什麼會變,因為周圍環境的不同。或者說,周圍環境發生了改變。
就像我國近代的某次革命運動,全國上下一片瘋狂,連朋友,親戚,夫妻,父子之間都以互相檢舉揭發,劃清界線為榮。數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絕大多數人都還活著,但讓他們再去做同樣的事,恐怕沒幾個人會去做。原因就是環境變了,人的意識也變了。
趙雲在歷史上跟著劉備混,整天泡在劉備的那一套所謂的大義凜然理念之中,人也活得空洞而盲目。如今投靠曹營,身邊環境發生了徹底改變,自身的意識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轉變。
不過,由於趙雲投靠曹營的時間還很短暫,意識轉變得還不是很徹底。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讓趙雲在面對趙範提媒的時候,想都沒想就立即回絕。
但是,在聽吳凡說完這番話後,趙雲卻是沉默了一陣,內心中也不禁暗自思量自己是否真的應該拒絕這門親事。
吳凡卻是不給趙雲猶豫的時間,繼續道:
“子龍,我命你再去桂陽一趟,繼續執行勸降趙範的指令。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這一次你不要單人獨騎前往。目前距離桂陽最近的零陵和長沙都已經是我軍轄地。我會命人執兵符,調零陵和長沙兩城各五萬士兵前往桂陽,由你擔任總大將。屆時,你以總大將的身份入城勸降趙範,其必然不敢加害於你。”
吳凡故意沒有再提趙範提媒的這件事,意思就是讓趙雲自己去處理,決定權完全交給趙雲。
畢竟,吳凡那也是有身份的人,話點到為止,能為這麼一件小事說這麼多也是相當地不易。若是再羅裡羅索地說上一遍,未免顯得自己太婆婆媽媽,有失體面。
至於吳凡為什麼對趙雲能否娶樊氏這件事如此關心,主要就是出於歷史違合感,故意促成一些與歷史軌跡完全不同的事物。此中快慰只有當事者最為清楚,而旁觀者迷。
另外,三國這個時代,整容技術基本處於空白,各類美容化妝品也是極為缺少,並且國人普遍營養不良。在這種環境下所出現的鳳毛麟角的美女們,都是天生麗質派,比大熊貓還要稀有。樊氏雖然比不上貂蟬,大小喬,孫尚香等知名美女,但其姿色仍然是傾倒眾生的級別。
讓這樣的一個絕美女子守寡終生,這本身就是對人性的一種抹殺,是極不人道的。而樊氏提出的三點要求,按說連她自己都認為世間根本找不到這樣的人選,可如今趙雲不但正合乎這三點要求,而且還十分巧合地出現在她的世界中。如此堪稱千萬分之一的巧合機率,吳凡作為後世者對此十分地清楚,又豈有不攝合一下的道理?
趙雲接到吳凡的再次指派,稍稍有些遲疑,不過很快就想到這可能是吳凡想要在給他一次機會;抬頭看了吳凡一眼,吳凡面帶微笑的表情更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猜測。
趙雲此時真是不知該說什麼好,以吳凡的這份心意來講,趙雲自然是非常感激,但是,他現在對娶樊氏這件事仍然沒有落定主意,仍然有些猶豫。
不過,這份猶豫不是他拒絕指派的理由,何況吳凡是以命令的口吻下達的這次指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