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升為營指揮,二十六歲成為都頭,這一路升遷,固然與你的功勞有關,但沒有大王的照顧,哪有你今日的富貴。你如今卻不思報效,反而助賊,豈不羞愧?”
廖天韻以頭杵地,掩面而泣,不敢答話。
楊渥又繼續念道:“柳宗,你幼時貧困,全家險些餓死,是大王的軍隊接濟了你才得以活下來。後來……”
楊渥一個個點明這些將領的履歷,說明他們當初受到的恩義,將這些將領說得羞愧不已。
楊渥又道:“古人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大王待你等不薄,如今你等不思回報,反而或受人矇蔽,或為人挾持,以至助賊為禍,與我王師交戰。如今還不速速歸降,以大王的寬厚,定會既往不咎!爾等好自為之!”
言罷,楊渥不再開口,打馬回到己方陣前,而對面宣州軍中卻頓時吵鬧起來。
楊渥剛才唸的都是範遇的長劍都收集到的情報,或許在場有的將領沒有被唸到名字,有的唸到名字的將領卻並不在場,但那句“以大王的寬厚,定會既往不咎”卻讓這些將領牢牢記住了。
楊行密的寬厚乃是出了名的,而且信譽極好,他既然說了既往不咎,那就真的會既往不咎,絕不會再來個秋後算賬。
這些將領本來因為接連的失敗對造反的前途就有些不看好,而如今得了只要投降就既往不咎的保證,有些將領當即就有了動搖。
當然如今可是兩軍陣前,田那張陰沉得可怕的臉正死死的盯著他們,讓他們不由打了個寒顫,所以心中雖然有了些動搖,但在田的積威之下也沒人敢當場投降。
不過他們士氣進一步下降卻是一定的,在接下來的交戰中,這些將領只怕也不會再那麼死戰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
宣州軍陣田將旗周圍鴉雀無聲,氣氛十分古怪。
田那張陰沉得可怕的臉上,一雙陰鷙的眼睛沒有往日讓人如沐春風的感覺,額頭上一根青筋微微的跳動著,顯然已經惱怒到了極點。
他知道自己失誤了,之前楊渥讓宣州將領下馬接受楊行密詔令時,他在吃了一驚後卻滿不在意的想要看楊渥的笑話。
他覺得楊渥此舉肯定是自取其辱,那些將領都已經追隨他造反了,怎麼可能還會去聽楊行密的詔令?
當初造反之前,給他信心的不僅是安仁義、朱延壽這兩個盟友,也不僅是北方朱全忠這個潛在的靠山,他知道那些都只是外力,並非他的根本;真正給他信心的是他麾下這些將領。
當初造反前這些將領一個個都或者預設,或者帶頭鼓動他造反,加上有沈文昌、殷文圭、駱知祥等一大批文人為他搖旗吶喊,讓他覺得自己是得民心的,只要他造反一定有人追隨他。這才是他信心的來源。
所以一開始他非但沒有阻止楊渥,反而饒有興趣的想要看笑話。若是能在兩軍陣前羞辱楊渥,定能讓對方士氣大減,而己方士氣大增。
等到司空貫、譚剛二人帶頭下,其餘將領一個個下馬拜服在地時他才感到大事不妙,不過這時候他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畢竟他也是大有身份的人,事情都已經發生,他再氣急敗壞的上躥下跳想要阻止那會更加丟臉。
當然以田的城府,這時候自然不會發作,僅僅過了片刻便淡淡笑道:“楊王自然大度,有容人之量;不過本帥的容人之量也不會比他差。諸位將軍若是想要投降淮南,本帥也絕不阻攔,反而會好好照顧諸位家人的!”
眾將心中一凜,頓時清醒了不少,他們大多數人的家人都在宣州,若是此時他們投降了,說不定就會給家人帶去災禍,他們可不想去試一試田的容人之量。
“末將等昔日都是楊王麾下將校,受過他一些恩惠,所以見到詔令一時忘形,還請大帥恕罪。末將等誓死追隨大帥,不敢背叛!”眾將連忙伏地請罪。
田見了他們的神情,將他們的心思猜的**不離十,知道暫時將他們穩住了,若是接下來自己能接連取勝,他們肯定不會背叛,但若繼續打敗仗,接下來就有些不妙了。
“諸位知道便好。更何況諸位也不要忘了,當初起兵的時候大家都是上了條陳贊同的,如今楊王在時或許能容忍大家,不過將來哪天楊王不在了,他的繼任者還會如此嗎?”
眾人聽了頓時冷汗便冒出來了,他們如今年紀大多才三十多歲,而楊行密卻五十多歲了,肯定死在他們前頭,將來繼任的楊渥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他們也不會投降了。
或許是知道剛才帶頭下馬拜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