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蔡州城中,這座自中唐以來就一直動盪不安的淮西重地,同樣出現了不安分的跡象。
早在去年高邑之戰後,因為梁軍的大敗和晉軍的大舉進攻,使得梁國上下一片恐慌;恰好那時候蔡州刺史張慎思被朱溫召至洛陽,卻有長期未安排新的蔡州刺史。
結果沒有強勢人物震懾的情況下,蔡州駐軍發生兵變,右廂指揮使劉行琮暗中勾結吳國,打算以蔡州作為自身功勞先給吳國。
然而劉行琮的兵亂,僅僅是給更加老謀深算的順華軍指揮使王存做了墊腳石。
在一番形同鬧劇的兵亂之後,劉行琮被殺,蔡州局勢迅速被王存掌控;接著,朱溫為了避免王存投靠吳國,於是下令任命其為新的蔡州刺史,使王存成功掌控蔡州。
到了這個時候,可以說梁國朝廷對於蔡州的掌控已經極低了,蔡州城中的大小事務基本上都由王存掌控,就如同一個小的藩鎮勢力一般。
不過蔡州這地方和魏博一樣,兵亂和造反的傳統早就深入人心了。
王存雖然是依靠兵亂而得以上臺的,但隨著梁國總體局勢的動盪,蔡州城中那些大小軍頭們同樣起來心思,想要取王存而代之。
此時,城中軍營裡面,一處偏房之內,七個身材魁梧、身穿黑色鎧甲的軍官正暗自密謀著。
這七人的級別其實都不高,除了一個是副都頭外,其他幾人甚至只是營指揮,若是在吳軍之中的話,他們這種身份之人連“將軍”的稱呼都不能用。
不過此時這麼一群中層軍官,卻在商量著如何造反之事。
“如今天下局勢動盪,人心不定,正是我輩奮起之時。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只有膽子大的人才能得到富貴,若是一心只想著安穩,那這一輩子也就只能做個小兵罷了。”其中一人大聲鼓動著。
這人名為畢和,正是這七人中唯一的一個副都頭,也是這群人名義上的領頭人。
至於其他六人,除了中間那個名為王彥儔的年輕軍官外,其他人不是畢和的部屬,就是他暗中聯絡的身懷野心之人。
不過這五人在畢和心中的重要性是遠遠比不上王彥儔的。
事實上,這一次他想要兵變成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需要王彥儔來完成。
因為其他五人和他一樣,都是城中普通州兵的軍官,唯有王彥儔乃是刺史王存的親信,執掌著王存的親軍,甚至連刺史府都由他負責守衛。
若是能將王彥儔拉攏進來,那麼這一次兵變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否則大家也別指望活命。
當然,畢和之所以敢來找這個王彥儔,並且直接出言勸其與他一起造反,主要原因就在於王彥儔也不是什麼安分之人。
此人的雖然平時在王存面前表現得謹小慎微,將他的野心好好的隱藏起來,但畢和卻是對此人深知,知道他不是什麼安於做一個小軍官的人。
果然,當畢和說完自己的計劃後,王彥儔當即就答應下來道:“畢將軍,若你聚義起事,某家願為將軍後應,只希望將軍成事之後不要忘了在下就是。”
“好,好,好!畢某就知道王兄弟膽略過人,一定會加入我等的。”
“不錯,有了王將軍的出手,我等大事可曾矣。”眾人大喜過望。
接著,七人又商議了一番事成之後的利益分配,一番爭執後,最終達成了協定,自然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當下,六人取來筆墨,寫下密謀,並且一同簽下文書,各自按上手印,以作為盟誓。
有了這文書在手後,眾人都鬆了口氣。
有這份簽押過得文書在,大家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出了問題後誰都逃不脫干係。
即便是有人主動去告密,只怕以王存的狠辣性子,也絕不可能放過文書上的七人;這樣一來,誰又會去吃力不討好的去做告密之事呢。
商議已定後,眾人的關係頓時親密許多。
這時王彥儔眼神一閃,突然開口笑道:“畢將軍,諸位,雖說咱們的安排十分緊密,不會有什麼差錯,不過此事畢竟還是要儘快做成才行,否則若是拖延日久,難保不會走露風聲。”
畢和神色肅然道:“不錯,王存那老狐狸最是奸詐,要想瞞過他可不容易,所以咱們必須儘快下手才行。王兄弟,不知你有什麼計劃沒有?”
王彥儔笑道:“正好今晚小弟就負責值守刺史府,不如六位兄弟各自領兵前來,小弟在府中作為內應,今晚就一舉發動,想來那王存措手不及之下,也只有束手待斃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