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起來,她由衷的希望李若溪能夠流產。
王夫人希望李若溪流產,宮裡面還有一個人也希望李若溪流產,最好是一屍兩命,那就是甄德妃。
甄應嘉應了賈家的話,加上自己心裡的一些小算盤,因此去找了林菖的麻煩。但是他顯然只考慮到了江南的事情,並沒有考慮到京城的事情。
前面就說到了李家是杏林世家,所謂的杏林世家,可不是單單大家想到的那樣從醫而已。就像林家是書香世家一樣,在醫學的領域中李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雖然官職並不高,但是就是皇親國戚見了李家的人,也得樂呵呵的打聲招呼。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不怕死的,尤其是有錢有權的人,更加的怕死了!
處於對甄應嘉的回禮,於是甄德妃在宮裡面就悲劇了!
李家是從華朝開始發跡了,從李家的一代祖先成為太醫開始,每代李家人都有一個或者是兩個擔任太醫的職務,更有像李老太醫那樣進一步成為御醫的人在。
不過想背後下毒手,整治甄德妃,也得考慮一下實際情況。
下毒?
宮中大小主子的湯藥都得讓太醫提前試毒,證明安全後才送入主子的口中。而且在宮裡面毒死一個嬪妃,李家人還沒有那麼大的膽子,而且那樣的蠢事李家人也不屑於做。
那些小說中經常出現的陷害手法。在現實中都是極難行得通的。特別是吃食和用藥這一塊,不管是在其他家族,還是在皇宮,從上到下。每一個關卡,都看管得特別嚴格。
就是現實中,也沒有那麼多無色無味的慢性毒藥和無人能解的天下奇毒。太醫院的太醫,醫術也並不是吹回來的。仔細一想也並不意外。要是這麼容易就能在宮中隨便下毒,恐怕第一個睡不著覺的就是這皇宮的主人了。
但是李家人,還是有辦法能整到甄德妃。
中藥相剋古稱‘反’和‘畏’
根據歷朝歷代的總結,中藥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然而,因受歷史的侷限,中藥“十八反、十九畏”並非盡善盡美。尚有探討之處。
但是李家人卻有完善醫書記載這些東西。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蘆反人參、丹參、沙參、玄參、細辛、芍藥;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十九畏: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通用名:丑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稜;川烏、草烏畏犀角;人參畏五脂;官桂畏石脂……
根據這些東西,李家人就是不能在甄德妃的膳食中,做手腳,但是在藥方上動一些手腳,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就如同官場上的官官相護一樣,在太醫院同樣也有潛規則,一般只要有人為這事下了決定。並且吃不死人,其他的太醫都會裝聾作啞呀!畢竟太醫這個工作生命安全還是有些危險的,除非是到了最緊要的關頭,不然一般的太醫都會選擇明哲保身,而不是大無畏的戳穿陰謀。
也就是因為李家人早就知道了這些潛規則,因此做起手腳來,沒有半分的壓力,就是被人發現了又能怎麼樣,李家只要死咬著甄德妃當時的身體虛弱,不能用其他的藥材,別人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而且能進入太醫院的太醫,除了醫術之外,都是人精,怎麼可能為了這些小事情,得罪自己的頂頭上司了。咳咳,在沒有吃出什麼人命之前,他們都認為是小事。
如今快過年了,古代過年的時候能吃什麼東西?
最常見的肉,但是肉都是有份例的,而且吃多了不僅會膩,而且對身材也不好。於是蔬菜就上場了,可這大冬天的能有什麼蔬菜,蘿蔔、木耳……
於是這蘿蔔就被端上了桌子上!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蘿蔔和滋補類的中藥是不能和在一起吃的。
因為滋補類中藥透過補氣,進而滋補全身氣血陰陽,而蘿蔔有破氣作用,會大大減弱滋補功效,因此服用滋補類中藥期間忌食蘿蔔。
而凡氣血虧損、寒溼凝滯、陰損及陽、陰陽兩虧者,如脾胃虛寒、手足冰涼、大便溏薄、血壓偏低、心動過緩之證,應當溫中和胃、滋補氣血,要用人參、當歸、黃芪、黃精、熟地、蓯蓉、乾薑等。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些東西和蜂蜜、蘿蔔相剋。
其實蘿蔔這東西克的藥材還是很多的,人參、熟地、首烏、鹿茸等都相剋。
當然所謂的相剋,並不是我們理解的會中毒,之不過能讓藥效發揮不出來而已,一個小感冒,就能拖成大感冒,一個大感冒就能拖成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