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皆演如來無上妙法。學佛勿向希奇高深中求佛法,但能於二六時中,心平則佛法現前,故諸佛菩薩示現眾生相,而不異於眾生,而得自在身。眾生著意求佛法,不了自性,閱盡三藏十二部經,為知見纏縛,如蠶作繭,纏縛轉深,但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亦堯舜,堯舜亦我,了無差別,是以如來婆心,大嘆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心不平則隨萬境轉,心平則佛魔一如,百界一如,遠離顛倒妄想。故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修羅六道眾生,同一性海,一時具足,故云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有一眾生起嗔障貪愛,即是自性眾生未度,故外見諸非,心有染淨,若了自性,不起善惡;善惡了了分明,即是無差別中,了知差別意,於差別中,了知無差別意。眾生與我性海一如,是以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是名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片段殘記》………習禪錄影
時間:一九七二年一月一日至七日
農曆歲次辛亥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
地點:臺北市蓮雲禪苑四樓
記錄:古記
(啪!)
你的禪就是這一板子。不要放過這一板子。
“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這隻給你漏了一點訊息,還沒有講完。由這個地方體會進去,你就可以瞭解“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也可以瞭解“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何以叫作“幾度賣來還自買”?何以叫做“為憐松竹引清風”?嘿!不要起妄想。要返照自心,在心地上去體會。我們現在站在大殿裡,儘管是晚上,外面的境界還沒有下午那麼清靜,你看多亂啊!你返照自己內心看亂不亂,內心跟外境一樣的亂。哼!“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才可以說是“打七”、“參禪”。
參禪究不究竟呢?古人說參禪參不通,還是按部就班慢慢來吧!這一生沒有了生死,還有來生,來生再不了,永遠沒有來生,就如日子一樣,永遠有明天。禪宗講“頓悟”,只有現在,沒有明天,沒有未來。現在就要了。如金剛王寶劍,魔來斬魔,佛來斬佛,佛、魔一概放下。這才是真正佛法的精要。
剎那之間,馬上又妄念紛飛,又跑掉了。野鴨子飛過去了。跑掉了嗎?沒有,依然在此。
誰是我?我是誰?越找越糊塗啊!本來無我分明在。注意哦!有個字要注意,本來無我分明“在”。無我之中更有誰?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無我,乃至我們的孔夫子也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無我,你問他看看,你無我,何以能夠說法?若說有我,常樂我淨,常樂我淨也不是空,那不是玩弄自己?年輕人講得很對,非常簡單,這是我呀!我就是我嘛!說起來好像蠻簡單,我就是我。你哪裡有我?處處無我。
我告訴你,變化的不是我,你經常變吧!每秒每時每天每月都在變,從小變到老,這個色身當然不是我,這個是臭骨頭、臭肉,不是我。那麼,你說“我思故我在”,這個思想、思維、感覺馬上就跑掉了,而且,很可憐,我應該是主人,但是,卻做不了主,外界的環境一變,思想就變了。一切感覺,思想在變化中,沒有“真我”,真的我何在?能感覺、能知覺、能思想的,那個上面即不男也不女,即不老也不少,那個本來要找到。所以,叫你不要散亂,莫妄想,把這些不能做主的思念、感情、思想一概都丟掉,丟完了,乾乾淨淨,赤裸裸的,忘記了身體,忘記了一切的,有一個靈明自性,這個自性就是百丈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洞山悟本怎麼開悟呢?臨水照影,要走過溪水,把鞋子一脫,太陽一照,把自己的影子映在溪水裡,他悟了,作了一首偈子:“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這個他是誰?就是你的妄想,若從思想上去找這個東西,你完了。思想,感覺等等是我們真我的影子,所以說“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我們的什麼思想、境界,這些都不是真的我,我今不是渠。渠今正是我,但是這些思想、境界等等,卻都是“我”的作用所變現的,也就是全波是水,全水是波的道理。莊子說,我夢見變成蝴蝶的時候,就不知道我是莊子了。當我夢醒的時候,我不曉得到底是我變成蝴蝶,還是蝴蝶變成我。到底我是夢?還是夢是我?到底夢中是真的?還是現在是真的?人生一大夢,天地一大夢,事事皆在夢中。你若說夢中沒有意思,那你就錯了,沒有智慧。我以前有一個朋友蠻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