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殿堂的大門。
第二章 縱橫銀海
1。雛鳥初飛(1)
“我常常覺得人一生當中的機緣是無限美妙的。
我步入影視圈之初雖然歷經困頓,被無線電視臺簽約後閒置,但只要有演出機會,不管是一天兩天的龍套演員,我都不肯放棄,也因而有機會讓周潤發、林子祥及鍾志文同時對我留下印象並主動引薦。”
著名的香港“無線”藝員培訓班開辦幾十年來,培養了眾多好演員,成為一代代香港明星的搖籃。
可想而知,這樣的陣營,這樣的聲譽,對每一個熱愛演藝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最多的時候,“無線”擁有香港90%以上的明星。
這不僅保證了演員陣營的足夠供給,同時也保障了對劇目製作的合理投資。
對每一個需要使用的藝員,“無線”都會與之事先簽訂協議。
由於與藝員簽約在先,基本上杜絕了檔期、報酬的困擾和糾紛,減少了衝突,拍攝預算的合理性得到保障,也確保了製作的質量。
“無線”資深人梁家樹說:“除了擁有基本演員外,我們還有自己的編劇和劇本部門。
每年的拍攝計劃由劇本部門和監製共同訂立。
每部戲都有一個統領和總監製,下面另有若干監製,總監製負責整部戲的運作及成本預算,監製負責控制成本。”
由此看來,香港“無線”的內部管理是比較細緻,比較嚴謹的。
此外,梁家樹還形象地比喻道:“所有拍電視劇的都是‘無線’的固定長工!”
所有拍電視劇的都是“無線”的固定長工!
這個“無線”的鐵定製度,似乎誰也不能與之抗衡。
或許,由於“無線”的聲譽和名氣,一直以來也沒有人與之抗衡。
與“無線”正式簽約後,劉德華滿以為自己在訓練班成績一直很好,畢業後“無線”一定會刮目相看。
其實不然,開始第一年,他一直在名演員主演的片子裡當配角,甚至是沒有姓名的甲乙丙丁,這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渴望被發現,渴望能有一個像樣的角色輪到自己頭上。
這種渴望就像一隻欲飛的小鳥,振動翅膀,卻又飛不起來。
終於,機會來了,電視劇《江湖再見》中的男主角阿龍,導演點中了劉德華。
為了演好阿龍,劉德華確實下了大力氣。
然而,畢竟學習與實踐不同,這其中有著太大的距離。
學習期間練習的多半都是小戲,時間短,比較好對付;現在擔綱主演,戲分多,平時學的那幾招就顯得不夠用了,一部《江湖再見》拍下來,並沒有讓多少人記住他這張容易被人記住的臉。
劉德華只有乖乖地回到當配角的位子上。
但他並沒有因為一次的不成功就氣餒,不管什麼樣的小角色,他都樂意去演,並且盡心盡責地去演好。
這樣一來,既為他爭取到鍛鍊自己、向別人學習的機會,也為他爭得了好的人緣。
這一回輪到劉德華在周潤發主演的《鱷魚潭》中扮演殺手了。
還是在劉德華當學生的時候,周潤發就已經紅遍了香港。
周潤發的演技,周潤發的將男人的成熟、沉穩和滄桑,機智、奔放和內斂,都能發揮到收放自如行雲流水的演技,使小小的劉德華十分崇拜。
他喜歡周潤發撼人魂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