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不行啊
總得想個辦法才是。
以前是崇禎來管理這個國家,現在是趙巖來管,趙巖卻也不能胡來,總得比崇禎幹得更好,才能堵天下人之口。
陳鍾盛說今年的財政收入再陝西、甘肅行都司、山西、河南、湖北進行免稅後,還會進一步的降低。
而目前,朝廷要養將近二十萬皇親國戚,更要養兩萬多名官吏,每年需要支出一千多萬兩。
其中養官員倒不需要多少銀子,畢竟大明的官吏不多,而且俸祿也不高。
要命的還是那些皇親國戚,他們不能自由從業,只能等著朝廷來養,要是按照規定,一年要一千兩百多萬兩,內閣這個預算還是壓縮的了。
這方面一扣,就更別提什麼修什麼水利了。
事實上,就是崇禎對於這些皇親國戚也是能扣就扣,那些已經算是非常旁系的皇室成員,也就像是那些軍戶一樣,幾個月拿不到朝廷的祿米都是可能的。
皇親國戚,這是一個很畸形的群體。
那些直系的皇親國戚,一個個富得流油。而那些旁系的,則是窮得連飯都吃不上。
而崇禎作為一個宗族觀念很強的皇帝,對於那些直系成員從來不進行什麼剋扣,但那些旁系的費用,卻是剋扣得很嚴重。
陳鍾盛在信裡說,就崇禎那樣的搞法,一年大概也要五百多萬兩的支出。現在內閣就算是五百萬兩也付不起。
內閣的財政之所以如此拮据,還是因為去年年底給全國的兵馬發了三個月軍餉的緣故。
去年年底的那次發響,是在山東吏員的監督下,讓太監下去發的。但實際上,出了京城後,就顛倒過來了,發響時卻是由山東吏員親手下發,那些太監拿了點錢,自己摟錢去了。
那次發響,讓整個大明的局勢迅速穩定了下來。
士兵領到全額軍餉,戰鬥力也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明的軍隊在戰鬥力上本應不這麼弱小,造成如此弱小的原因,還是**。
而這次發響,是由趙巖主持,銀子不過兵部衙門,也不過武官之手,直接發給下面計程車兵,這讓那些士兵在十一年的年頭沒有因為飢寒而到處打食,加上流賊呈現出式微的情況,所以十一年的年頭各地比較穩定。
但那次發響,也發下去了五百多萬兩。
趙巖成親時心情不錯,許諾了崇禎八百萬兩軍費,一下讓國庫空虛起來。
當然,今年的賦稅還沒有收上來,也不能說今年沒銀子花。只是朝廷並不像趙巖這樣,把去年的財政收入拿到今年用,而今年的銀子先存起來,實在不夠用了才拿出來。
軍費給了八百萬兩,這也算是正常支出。
只是養那些皇族,理論上竟然需要七八百萬兩,剋扣下來也還要五百萬兩,實在是讓趙巖無法忍受。
陳鍾盛在信中說,他打算半個月後表決議案,把皇族直系之外的人員,全部解除從業限制,然後砍掉這一塊的支出,再降低一些直系成員的祿米,大概能省下三百萬兩,而整個官員體系的支出,大概也需要兩百餘萬兩左右。
這個議案透過後,國庫的400萬兩正好足夠這個帝國的運轉。
但卻無力對水利、交通進行修繕。
錢,錢,錢
沒錢
但對黃淮兩河的治理,卻是到了不得不進行的地步。
在水利的修繕上,趙巖側重於先修商品糧產地的水利,目前大明的商品糧產地也就是黃淮平原,以及湖廣的漢江平原這兩大地區。
南直隸趙巖沒去過看過,但聽報告稱,水利比較糟糕。而湖廣的水利,趙巖卻是親眼看過,一到下雨,那地方就氾濫得一塌糊塗。
這兩大地區的水利應該先修。
估計沒個五六百萬兩搞不下來,畢竟趙巖不用徭役修東西,隱性稅收是不存在的,而朝廷用徭役的方式來修水利,那基本上不用什麼錢。
趙巖很反對這種徭役,來自未來的他自然對這種徭役感覺比較恐怖。
想了一會,趙巖感覺修水利宜早不宜遲,國庫沒銀子先和登萊銀行借吧等把晉商抄了,再把銀子還上。
當然,修水利這種事,還是交給山東的工程大隊來做,山東的水利修了這麼多年,已經比較專業了,雖然手段不是太先進,但起碼也是世界級的水平。
中國曆代修水利,注重的是器具。而山東現在修水利,注重的是計算,先計算好之後,選擇最穩妥的方法來修。
趙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