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小組無疑是最忙碌的,正在不斷的適應如何利用蒸汽機衝壓平爐鋼,直接造出鋼軌。
若用單純的人力來建造鐵路,那費用無疑是很大的,但把技術改善了之後,成本就自然降低下來了。
鍊鐵、鍊鋼的任務很重。
除了四十萬倭奴留在了山東,其他五十萬倭奴都丟到了遼東,而那七十八萬滿奴,因為運回來太麻煩,也就未運回山東。
山東實在沒什麼好建設的東西。
山東的基礎設施基本上已經快建設好了,挖礦什麼的,山東也沒那麼多礦可以挖,再加上山東的勞動力比較充足,再把滿奴運回來,不利於百姓就業。
所以那七十八萬滿奴,全部留在遼東挖礦。
遼東開發的鐵礦就是鞍山鐵礦,而朝鮮開發的鐵礦則是茂山鐵礦,相比之下茂山鐵礦開發容易得多。
而那些倭奴,則用來開墾耕地,及修建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再調十萬倭奴去經營軍部的農場。
預計將在邯鄲建立一個生鐵年產1000萬噸的生產基地,也就是建立2萬立方米的高爐,一年大概也就能產出兩千多萬噸生鐵。
鞍山建立一個年產生鐵500萬噸生鐵生產基地,鞍山的礦石儲量大,但礦石品級太差,都差不多過了標準線了,經濟效益不是很好,所以不必要大面積開發,畢竟現在有茂山鐵礦頂著,還不是很迫切的要開發鞍山鐵礦。
茂山鐵礦則將建立一個年產生鐵1500萬噸的基地,開發最容易,經濟效益也最高。
而在產鋼方面,產出800萬噸鋼材就差不多夠用了,因此三個大的鋼鐵生產基地中,按照生鐵的產量,分配剛才產量。
等平爐鋼大規模投產後,鋼軌生產線研究出來,就可以鋪設鋼軌了。
在鋪設鋼軌之前,則是先對鐵路線進行規劃和鐵路的路基修築工作。
山東的鐵路線,將走井字型。
通往外省的鐵路,趙巖首先選擇修築的還是山東通往山西的鐵路。
山西煤多,蒸汽機一旦大量投入使用,需要很多煤炭,而且鋼鐵冶煉也需要很多煤炭,北方發電也要很多煤炭。
鐵路工年初就開始招募,月給銀1。5兩,這樣的工資在南方的發達城市很常見,但在北方就顯得很高了。
由於大量免費的勞動力都集中在遼東、朝鮮,所以山東修鐵路也就靠砸錢了,趙巖錢多,砸得起。
錢砸下去,能擴大就業。
但都是在山西、陝西、以及湖廣北部(湖北)招募勞工,畢竟這些地方已經進入免稅狀態,又屬於災情嚴重,比較貧困的地區。
其他還在收稅的省份,趙巖擔心銀子砸下去,兩下被人給榨乾了。
至於山東顯然不行,山東在一千萬兩無息貸款放下去後,工廠現在到處都是,加上招兵三十萬,勞動力已經很極限了。
預計招募個30萬勞工,另外又從山東的40萬倭奴中,調了5萬人過去,35萬鐵路修築大軍,一年支出大概450萬兩工錢,加70萬兩伙食費,正好520萬兩,也差不多,畢竟先期不鋪鋼軌。
一年內修好山東的到山西,及山西、山東兩省的鐵路路基網是沒有問題的,同時還可以修築山東到京師,京師到瀋陽,及浦口(南京)到京師的鐵路。
而東北則用三十萬倭奴修築鐵路,主要修一條從北朝鮮到瀋陽的鐵路路基,再加上部分重要城鎮的鐵路網,給80萬兩的工具費用和伙食費用也差不多。
畢竟路基還是很好修的,山東和東北的路基網,及浦口——山東——京師——瀋陽一線的路基也很好修,因為都是處於平原地區,最是省時省力,是目前鐵路鋪設的首選路線。
山西和朝鮮的鐵路則要經過山區和丘陵地帶,要開鑿隧道,會慢上一些,但山西和朝鮮並非是那種崎嶇不平到令人頭疼的程度,山西大部分地區還是比較平的,朝鮮西部也較為平坦,趙巖自然不可能傻到在生產力不高的情況下,去開鑿青藏那種等級的鐵路。
山西和北朝鮮是因為礦產資源,所以才要修。而浦口——山東——山西——京師——瀋陽——北朝鮮這是跨省的鐵路線,一旦連通之後,那就方便得多了。
第一年修路基,再等利用平爐、蒸汽機制造鋼軌的技術成熟以後,再開始鋪設鋼軌和枕木。
是最快、最省成本的方案。
畢竟現在鐵路鋪設技術還不成熟,火車又還沒弄出來,電報也沒弄出來,沒火車鐵路太早鋪好也用不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