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至於留下的人怎麼想,那已經於他無關。最後的牽掛,也只是匿名送去的那個雪茄盒——提醒丁聚賢要如他們之前的談話一樣,謹慎的控制住自己,莫要辜負阿萍。這已經是他最後能為這個女人做的。
當然也少不了說說蟈蟈,其實,我寫文一直不願意設計什麼偶然:每個人作出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有一堆的推手,都是必然。就像蟈蟈。
鄒昱就是那樣了,無論蟈蟈是否出現、是否喜歡上他、是否回頭,他都註定是鄒昱,註定是讓蟈蟈仰視的‘仙兒’。只要接近,喜歡上,是必然的。童闖是他生命中的過客,讓他能近距離的照出自己理想的價值。而紀麟,則是那個助推器,不得不說,在他被自己的心魔搞的自怨自傷的時候,紀麟的崇拜和推許讓他找回了自信心,也給了他一個空間理清了自己的思緒——曾經,紀麟也是個‘仙兒’,但那只是曾經。而最後的包穎,只是臨門一腳,給他一個理由。所以蟈蟈是主角沒有錯,但他也只不過是一根線,穿起了文裡面所有的人。由於他的好人緣兒,前前後後總有人陪在他的身邊,給他出或正或反的主意。他很聰明,但往往越是聰明的人在一些小問題上會自己把自己繞進去。就像要不要去做飛艇,反倒是對此一無所知的鄒昱給了他鼓勵。應該說,他在文裡經歷的這一年中最大的長進就是學會了妥協——曾經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睥睨世俗,卻發現自己仍然會滿心歡喜的往之前事實上的圍城裡面奔跑,即使沒有結婚證,也逃不出‘大姨子’的掌控,還樂在其中。
鄒昱在學習明白;
万俟在學習糊塗;
郭文強開始明白後來甘於糊塗;
紀麟開始糊塗後面勇於明白;
丁聚賢知道自己明白但善於糊塗;
阿萍知道自己糊塗但心安理得的繼續糊塗;
你是其中的哪一個?
感謝所有強撐著看下了這個文的人,無論你是其中哪一類,都祝像蟈蟈一樣開開心心。
條理太多自己也有些亂,還有希望討論的歡迎進群,78546589。
再次感謝,敬請期待下部兄弟篇:《空降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