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次又一次把敵人壓下去,把缺口填補上。

戰鬥異常的殘酷,有的陣地甚至出現了白刃戰。但是,我們英勇的戰士沒有讓逃跑的敵人越過我們的陣地後撤半步,也沒有讓增援的敵人前進半步。

我們炮兵部隊配合步兵對敵軍進行大規模的攔截和殺傷,諒山至同登的四號公路兩側的每一寸山地都被我軍炮火犁過兩遍以上,漫山遍野的都是越軍殘缺的武器裝備和屍體。

戰後聽炮陣地的戰友們講,那一天是有生以來最累的一天,炮管打紅了,人也累得差點兒趴下了。平均每人裝彈過百發,累得一連幾天都直不起腰。

終於諒山方向的敵人沉寂了,不再出兵增援同登的敵人。

同登被越軍放棄了。

可悲的越軍“英雄”第12團及其附屬部隊等五千餘人仍在作無謂的掙扎,我軍猛烈打擊下,最終同這座法、日和越方黎筍集團苦心經營多年的堡壘一起灰飛煙滅了。

十三、

越南北部海拔500至1500米,全部為高山、高原盤踞,中越邊境一帶的山峰很多海拔超過2000米的,諒山、高平、那岑等谷地是溝通中越的天然通道。

從北面往諒山,盡是高聳茂密的山地叢林,只有一條經同登往南的四號公路。

越軍在沿公路的各個高地上擺下了重兵,企圖依託有利的地形、完備的工事,用密集的立體交叉火力控制這條唯一的通道。我軍必須沿公路逐個拔點,掃清諒山外圍的越軍,打通四號公路,我軍的機械化部隊才能進抵諒山城下對敵發起總攻。

1979年2月27日晨,諒山戰役開始。根據東線前指的部署,我營配屬兄弟部隊進行諒山外圍的拔點任務。

那天整個越北山區大霧瀰漫,天上又飄著細雨,能見度極低。在10分鐘的炮火準備後,我步兵部隊撲向諒山外圍扣馬山、巴外山等各個高地。這些高地山高林密,遍佈叢林和巖穴,地形複雜,再加上當時雨霧瀰漫,分不清方向。越軍防守部隊則佔據了各個山頭和高地的有利地形,以迫擊炮、火箭筒等輕重火力居高臨下阻擊我軍的進攻。 我軍的裝甲和步兵部隊損失很大。

根據敵情我炮兵部隊立即改變打法,炮兵觀察指揮連(排)全部化整為零,組成各觀察小組按照分工緊隨步兵前進,隨時提供射擊諸元,以密集的炮火為步兵開闢進攻道路。

步兵部隊每攻下一處越軍陣地,炮兵觀察員則立即呼叫炮陣地,炮兵火力則立即前移,將越軍的下一個陣地覆蓋在我軍密集的火網下。然後,步兵再發起衝擊。就這樣,我們以徐進彈幕為步兵戰士開闢通道,一步一步向諒山城推進。

那幾天,我們都走上前沿,象步兵戰士一樣衝鋒陷陣。向來都是我們炸別人,現在手榴彈、迫擊炮彈、火箭彈“轟轟”地在面前爆炸,子彈“久久”地貼著頭皮飛。

說不害怕那是假的,但當你看著你周圍的步兵戰士一個一個地被敵人的火網吞噬,一雙雙期望的眼睛都看著你呢,“炮兵老大哥”――你能讓步兵兄弟們失望嗎?當然不能。接下來就什麼都顧不得了,只是一個勁地衝鋒、觀察、對著步話機呼叫。說起來也很奇怪,當你認真投入地去幹一件事情時,也就沒空去害怕了。

幾天下來,我們指揮連損失了幾位戰友,越軍用高平兩用機槍和一種高精度的步槍對我軍幹部、炮兵觀察員、60炮炮手和重機槍手等進行遠距離的精確射擊,打得相當準。

戰後得知,越軍使用一種蘇聯生產的狙擊步槍對我們進行精確的狙擊。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冷槍冷炮運動和神槍手張桃芳的故事我早已耳熟能詳,但專門為此研製、配備的槍械,專門為此項戰術動作取名,還是第一次聽說,而這些竟然是透過犧牲戰友的鮮血才為我們所瞭解。

激戰的戰鬥持續到2月29日,諒山外圍的越軍據點已被我全部掃清,我軍相繼攻佔諒山西面的七溪機場和東面的祿平,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對諒山形成合圍。

到了這個時候,不單諒山,整個越南北部的大勢已定。然而諒山的地位又太重要了,古語有言“諒山下,而越王降”。諒山以南,一馬平川。丟了諒山,越南的首都河內就將直接面臨著我機械化部隊的堅甲利炮。無奈,越軍英雄的"金星3師"硬著頭皮在此作了他的“謝幕之戰”。

3月1日9時30分,我軍集中數百門火炮,所有炮營的前觀全部靠前觀察,30分鐘發射炮彈數萬發,整個諒山城被籠罩在一片憤怒的火焰和煙塵的海洋裡。炮火急襲過後,我們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