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部分

的仕途還有什麼指望?

說是受人指使,鴻儒也以為不對,大人那時正在東征軍中,便是有人想找大人錯處,也不會到鞏義縣去找的,與大人無關痛癢不說,還招人記恨,朝中的大人們可沒那麼蠢。”

“有話直說,別繞來繞去的。”趙石地臉黑了下來,這些文人擅長賣關子,張世傑如此,陳惜壽更是個中翹楚,加上那位陳老先生,相府地那位,文人們總是這個德性,不陰不陽,很是讓人想朝他們臉上來上一拳。

“照鴻儒看,這位縣令大人無非是想走走捷徑,什麼是捷徑?這在地方官吏那裡並無多少稀奇之處,無非是在官員考績之時,博個不畏權貴的好名聲罷了。

四十多歲,沒多大地本事,既然升官已然無望,進御史臺當個言官到也不錯,大人想想,在這之前,是不是得找一家穿紅戴紫的人家立上些威風?

吃這個虧的可不只大人一個,不過也不全都是壞事,那些王孫貴戚在鄉間戰戰兢兢,多數不敢橫行霸道,其實就是託了這一條的福,一個縣令拼著官帽不要,說不準也能讓他們褪下一層皮來的,讓他們也謹慎許多,不敢隨便胡作非為。

御史臺正堂的幾位大人都是正班出身,但底下的那些人來歷可是紛雜的很,進了京,掙扎個幾年,說不定令有出路的,這樣的機會誰不想要……

我敢保證,大人若是能當即給這位縣太爺弄的府郡裡的別駕噹噹,別說立即放人了,就算讓他給大人先看上一年的門子,他也願意。”

趙石楞了半天,朝堂上的風雲變幻他已經見了不少,底下下層官吏們的掙扎卻從未想過,聽起來很是新鮮,不知為什麼卻有些堵的慌,讓人當做梯子的滋味不好受,但想想若是擱在無權無勢的人看來,這又是件能令人拍手稱快之事,著實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官場啊,果然是一篇大學問……

第四百零五章 論人

第四百零五章論人

“在我看來,這位縣太爺也是無奈之舉,以往聽說過強項縣令的故事,找上的人家可都是些鐘鼎之家,累世之門,根底深厚,這樣人家出來的子弟,雖然偶有不肖,但家門規矩多數都是森嚴的很,大多不會跟一個區區七品縣令為難。

敷衍了事者有之,讓牽涉其中的子弟給人賠禮認罪者有之,大事化了,小事化無者有之,給那縣令些甜頭者也有之,但多數不會跟一個縣令糾纏不休,自家宣告美譽是一回事,若是如此,朝廷大臣間也鬧個心胸狹窄,不能容物加上包庇親眷,縱容不法的評價,可謂是得不償失。

但話說回來了,這些另闢蹊徑之人也都是些聰明人,一般不會窮追猛打,也會給自己容些餘地,所以這般算來,找上那些外戚的人都少,就別說找上大人這樣的家門的了。

這樣說大人可能還不很明白,鴻儒細為大人說來。”

李博文素來尖酸刻薄,嘴上從不留情,但那畢竟是艱辛困頓之時弄出來的毛病,這就好像是一個窮人,一分錢恨不能掰開兩半花用,自然是錙銖必較,瑣瑣碎碎,久而久之,便成自然,市儈之情,涼薄之意,怨天尤人也由此生出,在心胸上以及寬讓待人上面便也遠不如那些飽食終日,生活優渥之輩。

便是趙石也不能免,心性偏激之處,更甚於常人,這是寒門子弟的缺點,也是致命的缺點,不能容人,不能容物,一朝得志。便也猖狂,讓人望之生厭,能夠謹慎自重,讓人敬重的卻是稀少的緊,所以往往朝堂之上少有寒門子弟的身影,便是偶爾有那麼幾個,下場也都淒涼,能善始善終者少之又少。

入趙石幕中也有近兩年了。銀錢不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又有陳惜壽,張世傑等人時常坐而相談,心胸氣度比已與往日大不相同,以往的性子到是改了不少,那條有毒地舌頭到也沒四處亂噴毒液。

只是說的高興。沒見到張世傑已經黑成一張鍋底的臉色,繼續自顧自說道:“國朝以來,外戚多為將門,性情蠻橫的並不少見,若是惹到他們頭上。多數討不了好去,前些年便有外戚吊打朝廷命官的案子,雖然最後那些外戚總是鬧個灰頭土臉,但找上門的人也是顏面盡失……

嘿嘿。像大人這般,既沾了外戚的邊兒,又是領軍將軍,家中根底又不見深,沒有百年大族的氣度和架勢,照我看啊,也就是鞏義縣只有大人一家宣告遠播,再無旁人能讓那位縣尊一朝成名。他又已經四十多歲,等不得了,所以才硬著頭皮找到大人門上,若是還有別家在鞏義縣,他斷然不會冒這種魚死網破地風險的。

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