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只有兩個字,震撼,傳聞遠不如親眼所見來的震撼,這兩人嬉笑怒罵,旁若無人,一見便知,乃是生死之交。
想想傳言中,大將軍趙石危難之間,只憑片紙相召,這位吐蕃歸義王便千里來援,只想想就讓人有豪氣滿胸,蕩氣迴腸的感覺。
這兩位皆乃人中之傑,世間奇男子,這等可以託付生死的交情,真真是讓人眼紅,有這等強援在,又有誰能撼動大將軍趙石分毫?
不提這些人怎麼想,隨著吐蕃鐵騎的離去,長安終歸恢復了些平靜,之後各部秦軍陸續撤出長安,迴轉駐地所在,長安城內竟顯出了幾分冷清,讓許多人在之後半個多月的時光中,都有些不習慣,想想都讓人有些可笑。
各部領兵之人也各有所得。
種遂接任殿前司禁軍指揮使一職,正式代替王佩成為了大秦大將軍之一。
張承身有大功,奈何官職不如種遂,背景也不如人,得了延州鎮軍副都指揮使一職,看來張家在西北還是那麼穩固,沒了張祖,也是一般,甚至於,西北張家子弟,進入其他各部任職的日子,也不會太遙遠了。
寧向嶽履任成都知府,一躍而為封疆大吏,前成都知府姓王,乃王氏族親,雖還未捕拿進京,但也快了,正好由寧向嶽接任。
而成都靠近南蠻,正是用其才幹的地方,也是滿意而回,八千蠻兵,損了幾個,其他到長安城下走了一圈,可謂是輕鬆之極。
而他們押送來的貢品,都被皇帝陛下笑納了,對寧向嶽也很是嘉獎了幾句,還說若非寧向嶽官話將的不好,不然就把他留在京師任職,當然這只是當笑話聽了,但皇帝陛下跟你開玩笑,這是多大的榮寵,是個人就知道的,所以寧向嶽這次的收穫,真的是豐厚無比,讓人著實羨慕……
(七更,最後三個小時,大家頂住,五一的月票阿草提前預定,但阿草需要歇一歇了,明天肯定有更新,但更的肯定沒有今天多了,提前說聲抱歉。)
文字首發,歡迎讀者登入閱讀全文。
!
第十卷 天下興亡誰人曉第八百八十六章 靖佳(求月票)
將血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第八八十六章靖佳(求月票)
(跟編輯說了說話,一聽,嚇了一跳,雙倍月票竟然持續十天,也就是一直到五月七號才結束,阿草聽了有點吐血,沒有存稿,全靠努力,真的讓阿草有點撐不住了,不過撐不住也得撐著,儘量更新。╚^s……)
所有有功之臣皆有封賞,便是大將軍張培賢,也已再次出鎮河洛,而首功自然是大將軍趙石莫屬,這封賞也是少不了的。
金銀綢緞無數,這自不必,抄奪王氏家財,發賣王氏奴僕,朝廷國庫又豐厚了幾分,連這次賞賜有功之臣的諸般物什,都不用朝廷出了,年世家,底蘊豐厚,比之皇室,也絲毫不會遜sè。
光王氏各處產業,便是一筆常人難以想象的財富,皇家美其曰富有天下,天下人所出,以一家之所用,其實這才是扯淡,皇家的東西確實是皇家的,但天下人之所出,斷不會一家之所用。
稅賦交上來,轉手用下去,比如興修水利,比如賑濟災民,比如用兵花費,比如官吏俸祿,等等等等,皇家能剩幾分?
而皇家用又非是一般人家可比,所以自古以來的皇帝們,r子不好過的多的是,窮奢極y,不顧他人死活的皇dd是昏君,緊巴巴過r子,維持個皇家體面,讓天下姓也能過得去,這才是大多數皇帝們所過的r子,也就是所謂的守成之主,而能開源節流,自己過的舒服些,臣下們滿意些,天下姓的r子富裕些的,就是不得了的賢明之君了。
所以說,皇帝們的r子其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舒坦,大多數時候,他們甚至過的不如大臣之家,大臣們不用掏自己的腰包來補貼國用,到了自己手裡的就是自己的。
像王氏這樣的京城豪族。多年經營下來,不用什麼貪瀆,身家就豐厚的讓皇家都有些自嘆不如,皇家內庫中的東西是不少,但王氏府庫中所藏多年積蓄,琳琅滿目。比之用繁多的內庫。猶有過之。
加上多年置辦下來的各處產業,嘖嘖,即便是其他門閥世家子弟出身的朝中重臣們見了,都搖頭嘆息,果然是年門閥,底蘊確是非同凡響。
這還是大秦吏治清明,王氏就已積蓄如此,也怨不得後世,那位留下不少罵的滿人皇帝。抄了些貪官汙吏的家,就把國庫虧空補了個七七八八。
若非八分田畝制已經施行了一些年,王氏田產這些年少了有三分之一還多,不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