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趙石已經率領這群低地騎兵攻破了沿途三個部落,殺死了他們的首領,搶走了他們所有馬匹,解散了他們的奴隸,一個部落因為反抗極為激烈,趙石索性祭起了屠刀,順手將那個小部落從吐蕃高原上抹去了。
沾染越來越多的血腥的低地戰士,已經開始適應這樣不停殺戮的征程,眼瞅著他們變得暴躁了起來。
但更加狂暴的是那些奴隸,這些常年生活在吐蕃高原最底層的人們,一旦被放出來,並有能力將暴虐施加給旁人的時候,他們一下便成為了瘋狂的代名詞。
不過在趙石毫不猶豫的處死了幾個變得不可理喻的傢伙之後,奴隸們頓時找到了昔日的感覺,重新變得順服了起來。
但這注定是一個血腥的征程,奴隸們馴服於強大者的淫威,但對那些他們恨之入骨的高地首領貴族們,卻絕對不會手軟。
這種尖銳的社會矛盾所造成的仇恨,幾乎沒有辦法消除,就像漢地的農民起義一般,他們首先對準的便是富戶,之後在別人引導之下,才會想到官府。
到了岡底斯山脈東南端,趙石的隊伍已經膨脹到了四千餘眾,幾乎人人都是雙馬。
趙石比較滿意這樣的戰果,手下的三千低地騎兵,已經有了些軍人的模樣,起碼知道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了。
至於那些高地奴隸,趙石從來沒有正眼看過他們,這確實是一群可憐的傢伙,但你現在只要看一看他們的眼睛,就會發現,這是一群已經紅了眼的惡狼,只要放開套在他們脖頸上的繩索,他們也就沒什麼理智可言了。
這樣一些人,永遠不能稱之為軍人,他們不過是一些受害者,說不定,很快,他們便會成為施暴者,他們的手段,絕對不會比他們曾經的那些主人溫和上半點。
即便是一直跟在趙石身旁的幾個和尚,對這些奴隸們也是敬而遠之,再不去提什麼用佛法消除戾氣的話題了。
繼續沿江西進,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進入了象雄諸部當年興起之地,也就是吐蕃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從岡底斯山脈西南山麓,到藏布江的這條狹長區域之內,孕育出了象雄部的祖先,他們在這裡放牧,生兒育女,而且,他們也是吐蕃文明中最尚武的一個部族,遊牧民族,大多如此,不值得奇怪。
不過那已經是許多年之前的舊事了,隨著吐蕃的強大,遊牧部落變成了吐蕃最為原始的部族,當他們慢慢融入新崛起的吐蕃文明之後,象雄部的重心,也開始漸漸南移到了藏布江對岸。
他們也開始建立城池,開墾荒地,慢慢改變了生活習俗。
如果不是象雄部落的主部一直十分強大,那麼象雄部落分裂成為兩個部族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為一條藏布江,兩岸的人們生活方式差距越來越大,這麼延續下去,分裂是早晚的事情。
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之間的對立,在這一小片區域已然出現,只是還沒發生過於激烈的碰撞而已。
趙石來到這裡,要做的其實十分簡單,擊潰這些象雄部落中最尚武的部落,讓象雄部失去手中的刀劍,然後,才輪到南邊那些馴服的羔羊。
而岡底斯山南邊山麓生活的人們,無疑便是象雄部出產戰士的地方。
對於世代生活在這裡的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象雄部落而言,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趙石率領著數千騎兵,像狂風一樣橫掃過去,在三日之內,連破大小部落十餘個,自身未有多少損傷,反而繼續膨脹,麾下已然有了六千多騎兵,大群的戰馬,跟在騎兵身邊,所過之處,隆隆的馬蹄聲,讓藏布江的江水泛起漣漪,讓岡底斯雄偉的身軀都有了顫抖。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越過格空瑭地域,深入到了象雄北方部落的腹地……
留在他們身後的,是十餘個殘破的象雄部落,他們的首領全被砍下了頭顱,掛在部落最高的杆子上,戰馬都被突然到來的敵人所奪走,奴隸們紛紛加入到這些敵人的隊伍中去,其餘也都逃亡而去。
而這些敵人,還帶走了他們大部分的羊群,這麼一來,這十餘個部落,還能不能繼續存活於高原之上,已盡是個沒人能夠回答的問題了。
而他們,甚至不知道,這些敵人到底來自何方,為什麼會突然襲擊他們。(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等待
當進入象雄北部各部腹地,遇到的抵抗也越來越激烈堅決了起來。
在岡底斯山南麓,一個近兩千人的部落,讓大軍終於停住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