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他並不太熟悉政治上的妥協和交換,長安之變時小試牛刀,效果還算不錯,但那個時候畢竟那個時候有大軍在側,朝廷重臣們都要顧忌良多。
現在卻有不同,更像是純粹的交易,他不太明白自己的籌碼有多重,便先試探一下,也好討價還價,這個時候,他已經確定,這根本不是戶部或者吏部自己的意思。
那便好說了許多,讀書人談交易,總是遮遮掩掩,就像眼前這位禮部尚書,他不是什麼讀書人,便擺明車馬,看看他這位大將軍開一次到底價值幾何。
在這個事情上,他也不怕旁人攻訐,安插私人,朝廷上下都在幹,只是看時機妥不妥當,位置合不合適而已。
方謙這裡卻是一下鬆了一口氣,這位大將軍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本事,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
至於戶部侍郎的職位,雖然有些為難,但大將軍滅夏還朝,安插私人其實算是題中應有之義,尤其是,大將軍趙石近兩年,可能沒有領兵在外的機會了,除非前方戰事出了什麼大變故。
這對於朝廷來說,其實是好事,現在大秦無論內外,皆乃多事之秋,有一位大將軍坐鎮京師,可以震懾軍前將校,可以穩固朝堂政局,尤其是對於景王府舊人來說,這更是一個好訊息。
既然斷時日內,大將軍趙石要在京師任職,那麼,這麼做也就更無可厚非了。
不過,戶部侍郎,四品文官,這樣一個顯要職位,也不是說能騰出來就騰出來,說能任命誰就任命誰的,這要經過中書議決,還要經過陛下聖裁。
往往,這樣一個職位的產生,都要經歷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才能定下來。
幸好,大將軍的要求好像並不算高,意思更像是先將官銜提上來,主要的職責,還在國武監祭酒這個位置上。
戶部侍郎,兼任國武監祭酒,想到這個,方謙也不由苦笑,這樣的官職,許是自古以來,也不曾有過。
對於這樣面對面的討價還價,拿朝廷官職作為籌碼的事情,顯然無論是張世傑,還是方謙,都恥於為之,所以並不擅長。
最終,方謙才苦笑道:“將軍應該知道,戶部今後有重責在身,中書矚目,不若……以工部侍郎,兼國武監祭酒如何?”
張世傑這個時候實在聽不下去了,兩個人將朝廷官職當做了什麼,如此,同市井小販又有何區別。
偏偏這還涉及到朝廷大事,不得不慎重再慎重,連他插嘴的餘地都沒有。
張世傑於是乾脆起身,“世傑有酒了,不若歸去……”
趙石,方謙起身相送,兩人都無挽留之意,不過送走了張世傑,方謙心裡不由對其人生出了些欽佩之意。
如果換了是他,和大將軍趙石聯絡有親,又恰逢其時,他定要將事情聽個明白,不定對自己將來便有好處,而張世傑卻毫不猶豫的離開,顯然,論起德行操守來,他不如張世傑……
不過此事攤在頭上,已不容他置身事外。
回來坐定,繼續方才話題,趙石乾脆的道:“轉告李圃李大人,我這也是為他好,就戶部侍郎,少拿什麼工部之類的來糊弄人,本來打算要向陛下開口,沒想到有這麼一出在等著,到是省事了不少。”
趙石的話雖然魯直的有些過分,但方謙卻已經顧不上這個,身上寒意未去,卻已經被趙石話裡的意思所驚,不由打了幾個冷戰。
這是要拿長安李氏來開刀?
不由得他不這麼想,長安大閥王氏才倒下不久,正是記憶猶新的時候,他毫不懷疑,若是大將軍趙石有這麼個意思,大閥李氏會不會就此倒下,真的是未知之數。
不過轉念一想,他便知道自己恐怕是嚇唬自己了,李氏和大將軍趙石素無間隙可言,如果大將軍趙石對李氏不滿,應該不會只要一個戶部侍郎的位子,而不要實權。
這麼一想,也就豁然開朗了,李氏把持戶部已久,插進去個人,恐怕無論陛下,還是朝臣們,甚或是李氏自己,都很樂意接受這麼一個結果吧?
想清楚這個,他也不再掩飾什麼,而且這裡也只有他與趙石兩人,遂乾脆的點頭道:“既然將軍決意如此,那麼老夫必會竭力促成此事,不過事關重大,還需經中書議之,過些時日,想來必有答覆。”
趙石終於笑了笑,“想來諸位大人德高望重,也不會出爾反爾,趙石這裡靜候佳音便是……”
兩件大事,都已經辦了,結果嘛,馬馬虎虎,大將軍胃口不小,想來中書有人會頭疼,但那不關他方謙什麼事,方謙終於放鬆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