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當即便回了一句,“你在那裡也幫不上什麼,人家子侄俱全,又是善終,你難道還想在其床前盡孝不成?放心,等到……我自會向朝廷請封,讓其尊榮無比,到時候,若是得便,我陪你回秦州一趟,李家之人,除了你父親兄弟四人,就說你伯父這一支,各個都是虎父犬子,你想幫也幫不了什麼……”
“這次回去,準備妥當一些,若是李家人還算恭敬也就罷了,若是再鬧什麼,那可就是真的給臉不要了,你心軟,到時瞧你夫君我的,定要打的他們各個屁股開花,然後送到街上去要飯不可。”
開始聽著李金花還有著擔心,之後卻是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再一想到夫君若能陪自己迴轉秦州,心中更是歡喜,溫柔之意打起,腦袋不由自主輕輕靠在夫君胸膛之上,膩聲道:“夫君……真好……”
“你家夫君好的地方多著呢……”趙石嘿嘿一笑,之後……嗯,之後的事情大家自然明白的……
(求月票)(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拜會(一)
說起來,定軍侯府到了大將軍回京後的第三日,才叫真的熱鬧。
來拜會於大將軍的多數都選了這一天,好像約好了一般,拜帖如同雪片一樣傳進定軍侯府。
不過如今能進入定軍侯府,登堂入室的人可就不多了。
京軍各部將領,大將軍舊部,都還能借著私誼,或者曾為統屬之便,到定軍侯府問候於大將軍,還有一些國武監出身的軍官將校,藉著師生之誼,拜於門下,問安於老師。
其他的,多數便沒有那個便利了,有的乾脆被拒之於門外,有的則被婉言謝絕,能夠見到大將軍府中長史,司馬等人的,已是極為榮幸,只有寥寥數人,可以面見於的大將軍。
不管趙石願是不願,地位相差越來越是懸殊之下,許多當年舊部想要見他一面,已經是千難萬難了。
而這次回京,趙石不用避忌太多,但說起來,得以入府之人,卻多還是軍中將領,可見,趙石在朝野之間,根基還弱,當然,這其中有著他自己不願過多參與朝政的原因,不論是樞密院,還是中書,與他親近之人並不多,而想要攀附之人,多數也得不到機會。
這一天,趙石見了雄武軍指揮使劉忠國,長安之亂後,此人因功晉縣伯,仍領雄武軍指揮使一職,說起來,算是因禍得福的典範。
當時此人被裹挾而入長安,本來以為新皇登基之後,必然獲罪。但成武皇帝繼位後。對其卻是另眼相看。仍掌雄武軍不提,而且還晉了伯位,算是京軍中除掌玉林右衛兵權的李金花之下,第一等深受皇帝陛下恩遇之人了。
實際上,京師重地,確實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平衡因趙石部將領兵入京而打破的京軍勢力的均衡。
像劉忠國,趙布宗這樣的將領,在京軍中佔有一席之地。乃題中應有之義,雖然,這兩人都與大將軍趙石有著這樣那樣的牽連,但卻都是長安之亂中,並不想捲入其中的京軍將領……
在當時看,都有著獲罪的理由,但並不妨礙他們之後受到重用。
這樣的人事任命,趙石並不打算計較,此為官場常態,計較了。會生出很多他不願意見到的麻煩,平衡。永遠是朝廷為政的主題,想要打破這種平衡的人,都有著極大的野心,和明確的目的,而趙石對這兩樣都缺乏興趣,他的野心,從來不在這裡……
說起來,劉忠國也不得不來這一趟,自長安之亂後,京軍中有著很大的變動,為了震懾宵小,也為了能讓長安儘快恢復平靜,更為了皇帝登基之初,穩定朝政所需。
雄武軍中多了許多國武監出身的將領,即便大將軍人在河東,但京軍各部,其實還是牢牢握在了大將軍趙石一系的手中。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人敢在大將軍趙石的威懾之下,於新皇登基持有任何異議。
血淋淋的屠刀剛剛放下,長安城頭的人頭還在飄蕩,教坊司中,權貴的女眷們的嚎哭聲還在迴盪,所有人,包括劉忠國在內,都顯得戰戰兢兢。
和左右羽林衛一起輪番值守宮禁不說,還要配合著長安令尹衙門巡視長安街坊,以防不法作亂。
即便皇帝陛下,甚至於朝廷,再怎麼想平衡京軍各部,但實際上,經過長安之亂後,不論旁人怎麼想,皇帝陛下必定要牢牢握住京軍,以防有所反覆。
怎麼握?還不是得靠大將軍趙石?
而國武監將領,在這個時候自然當仁不讓,可以說,國武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