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8部分

請託什麼的就不用想了,金州吳氏本就只能算是地方將門,一直以來,為大秦把守著西南門戶。

在吳大將軍出征蜀中,一戰功成的時候來到巔峰,接著便是急轉而下,在二十多年間,就沒落的不成樣子了。

就算是軍中有些故舊,轉來轉去能請託到晉國公門下,耗費時日不說。還不定能成。

勉強定下心神的吳小妹最終還是決定。靜觀其變就是。只要晉國公在四五月前出行,她就有很大可能會被選上隨行,因為她不但今年正好肄業,而且,在國武監這一批生員當中,足夠優秀,家世也還不錯,沒道理輸給旁人。

要說有什麼礙難的話。怕就是她是個女兒身了,雖然晉國公府內有著一個女長史,國武監的女教授也跟晉國公有著牽扯,他的麾下軍伍,也常年都會存在不少女大夫,但從未聽說過晉國公身邊出過女衙衛。

這不但取決於晉國公自己的意思,他身邊的護衛統領胡烈,也將有很大的決定權。

今晚,能在這位年輕的晉國公侍衛統領面前,露了一面。對她來說,是件好事。仔細回想,她的舉止言談,都還算得體。

想到這裡,她也終於意識到,這十幾年的人生當中,最好的一次機遇好像就這麼擺在了她的面前,而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卻不多。

她鬱悶的明白,除了打探太子出行的時間之外,也只能老實的等著了,至於先挑選別的去處,為自己留條看上去不錯的後路,這個念頭剛出現在她腦海中,就被她拋到了九霄雲外……

國武監出來的生員,若能在趙大將軍身邊謀個一官半職,還去什麼其他烏漆嘛糟的地方?

若是為了這個,失去入選的資格,那會兒才叫個後悔莫及呢。

當然,很快,她就又想到,金州吳氏與晉國公可還有著恩怨呢,當年蜀中大亂,正是當時的大將軍趙石駐於金州,聯合了種從端,陳祖等人,對金州吳氏進行了一次清洗,穩住了金州局面。

雖然沒有親見,但吳小妹卻是知道,也正是那一次,金州吳氏嫡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算是遭了滅頂之災,這才給了他們這一支機會,繼承了金州吳氏的香火。

這也算是深仇大恨了,之所以現在才想起來,不是世間隔得太遠,而是在金州吳氏迅速衰落的今日,而大將軍趙石青雲直上,名滿天下之後,已經沒有多少存在的基礎了。

像吳小妹這一輩,能記得這些,並非是長輩的耳提面命,而是因為時間不夠久遠,而且他們多多少少吃了些家族沒落的虧而已,要說還存留著多少仇恨,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就如今的情勢看,這麼多年過去了,晉國公本人明顯沒有任何追究不放的意思,也許,在晉國公這二十多年波瀾壯闊的生涯中,金州吳氏叛反一案,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連被記在心裡的資格都沒有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金州吳氏子弟入國武監進學,除了表達出金州吳氏自己的姿態之外,估摸著也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但金州吳氏子弟若真出現在晉國公本人面前,就又當別論了。

想到這個,吳小妹僅僅也只能黯然一嘆,她好像能感覺的到,機會正在遠離自己,但二十多年前的恩怨,可不算遠,捫心自問,就算晉國公不計前嫌,她自己真的能安安穩穩的呆在晉國公身邊,為了榮華富貴,而棄家族恩怨於不顧嗎?

有些洩氣,又有些不甘,她心不在焉的做完自己該做的,便匆匆離了馬場。

回到宿處之後,連夜便寫了一封書信,第二日便傳出國武監,命等在京中的從人快馬,送回了金州老家,並開始坐立不安的等待金州回信,其他事情,都被她拋在了一邊……

深夜,國武監北邊的小樓之中,燈火飄搖。

說實話,這處小樓修的很精緻,所以在趙石離開國武監,帶領猛虎武勝軍東出潼關之後,繼任的齊子平並沒有換地方,而是繼續將這裡當作了國武監的中樞所在。

齊子平才幹或有不足,但生性豁達,住在此處,又添置了許多東西,待得閒時,便會邀來三五好友,坐在小樓之上,一邊飲酒,一邊憑欄觀望景色,逍遙自在之外,讓這裡也平添了幾分儒雅之氣。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小樓又被舊主佔據,粗獷簡約才是舊主人的風格,一年多時間過去,這裡漸漸的卻是被肅殺之氣所籠罩。

偶爾走過這裡的人,再也看不到憑欄觀望,大袖飄飄的文人,看到的只能是跨刀挺立的軍人了。

即便是在深夜,這裡的氣氛也以凝重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