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4部分

少年人有著自己的志向和對未來的清晰規劃。

金榜題名之後,周枋並沒有被動的等待任職文書下到自己手中,也許。在旁人眼中,一任外任知縣會是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職位。但周枋無心於此。

孤身在京中奔走,在舊日同窗老師的幫助之下,周枋終於如願以償的進了刑部任職,從一個小小的刑部簽押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開始了官場生涯。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喜歡在諸多案子當中尋找快樂的文人的故事。

周枋做過京官,任過外職,但無一例外,都跟刑名之事有著關聯。

到了景興年間,轟轟烈烈的景興鼎革開始了,已然任職利州採訪副使,專掌梳理利州弊案,並忙著幫助利州駐軍搜拿叛匪,滾滾而下的人頭已經讓周枋越來越麻木的時候。

一紙文書,終於將這位越來越讓利州上下畏懼的周大人弄回了京師,開始與眾多同僚一道開始修訂大秦刑律。

這是景興鼎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秦律也在這一過程當中,漸漸變得越發完善,更多的地方開始有別於唐律,無疑,這也是一件功在社稷的大事。

能享此盛舉的周枋,也漸漸在血腥味兒中緩過了神兒,滿懷激動的滿頭於文牘之間,為大秦刑律的完善耗費了無數心血。

而在朝堂之上,周枋也義無反顧的站在了鼎革一派中,漸漸為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所看重,仕途上也越發順遂了起來。

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文學殿大學士,入中書參知政事,一路行來,漸已成為大秦最具權勢的十幾二十人之一。

不過,到了景興末年,風波迭起,周枋終於在仕途上遇到了最大一次挫折,因欲謀大理寺卿正一職,與長安王氏有了些交往。

這在景興末年的儲位之爭當中,給了周枋迎頭一棒。

成武皇帝登基,長安王氏轟然倒地,人頭滾滾而下,牽連無數,周枋也難逃追究。

好在,周枋與王氏交往並不深,也並無私相授受之舉,而且,周枋與當今皇帝陛下還有著師生之誼,又有著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關照,才勉強算是逃過了一劫。

但那一次風波太大太急,周枋僥倖逃脫,卻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其他職務被一一剝奪,只剩下了一個參知政事的職銜,在中書當中,沒有多少說話的餘地了。

直到成武六年,周枋才算迎來轉機,出掌長安府衙。

這對於沉寂數載,併為今上所疑忌的周枋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而他的年紀,其實也決定了,他還有很長一段路可以走下去。

已經宦海沉浮多年的他,並非沒有野心,所以,出掌長安府這樣的機會,也就顯得越發難得了。

但就在這樣一個時候,大秦朝中再起波瀾。

就周枋個人而言,有過一次深刻的教訓的他,越發不願在這樣的滔天風波當中,去擺弄風雨了。

周枋其實看的很清楚,這雖不是什麼奪嫡之爭,但其中兇險之處,卻又有過之。

文武之間火花四射的交鋒,實在讓他這樣出身,又常年跟刑名打交道的人,感覺不到參與其中的話,有什麼利益可言。

實際上,他這裡已經打定主意,冷眼旁觀便是,無論勝敗,於他周枋而言,又有什麼呢?

但世事難料,尤其是這樣的滔天風雨,又有誰能單靠自己的意志來決定之後的行止呢,多數參與其中的人,也不過是身不由己罷了。

像周枋,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昨日長安府那裡發生的種種,直到昨日晚間,才算傳入他的耳朵,即便是周枋已經見多了風風雨雨,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腦子裡也是轟的一下,懵了。

晉國公,冠軍大將軍趙石……這個名字一下便如大山一樣壓在了他的心頭……

(阿草回來了,整理一下工作,順便清理一下思路,寫了兩千字,感覺有些生疏,不過呢,過個一兩天應該能夠開始恢復更新節奏了,感謝大家的支援和等待。)(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周枋(二)

白日裡發生的事情,直到晚間,作為主官的周枋才將將得知。

這中間的延遲,緣由很多。

一個是由長安令尹衙門而來的長安府衙剛剛成立,加之京軍整編,雄武軍撤了番號,成為長安府治下衙役,裡面涉及極多,可以說,長安府上下如今是一片混亂,周枋這位長安府第一任主官要想完全掌控長安府權柄,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