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0部分

封聖旨,語多安慰,又言勞苦功高,回京之日,當享尊榮云云,加上樞密院的批文,送去了軍前。

對於軍前上將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之危險的訊號了。

文書到了軍前,差不多就是聖旨加樞密院諭令,江善覽後,志得意滿……

從這個上面可以看的出來,這是一位相當純粹的軍人,出身貧寒,沒有經過朝堂洗禮,一直在軍中廝混,對於軍務,熟的不能再熟,但對朝廷如何如何,卻不甚了了的一個將軍……

不過,這不代表他身邊沒有明白人,心腹左右多有進言,勸江善上書朝廷,詳言軍中諸事,或者,尋親近友好,打探朝堂動靜等等。

不過,都為江善所拒,他覺得,有皇帝親書聖旨為憑,誰也動不了他,只要皇帝陛下對他信任有加,也就不用顧忌太多,左右所言,杞人憂天而已。

到是樞密院的批文,駁回了他的保舉之議,讓江善十分的不舒服,頗覺這些樞密臣子們,根本不知道軍前諸事,只知道在朝中蠅營狗苟,爭權奪利罷了。

可以說,他領河洛兵權多年,令行禁止,又領兵數十萬,征戰兩載,讓他的心態悄然起了很多的變化而不自知。

若是換做當年他在張培賢麾下領兵的時候,他斷不會生出這許多念頭。

只是位置到了,軍中大將,一言九鼎,莫可違之,折洵這樣的折家子弟,為其羽翼,種燧,種懷玉這樣傑出的種家子弟,在他麾下效力,吃了虧也不敢言聲。

這樣的威權,讓他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心裡面不可自制的便有了,這天下間,除了大秦皇帝陛下,又有誰值得讓我江善盡忠效死的錯覺。

實際上,很多人都曾經產生過這樣危險的念頭,不獨他一個,只是結果不同罷了。

他不知道的是,來自遙遠的長安的目光,從成武十三年開始,就一直在盯著他,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很快擺在一張桌案上,供人覽閱。

到了成武十五年春,江善迫不及待的率兵南下,圍攻樊城的時候,那目光的主人,終於給他下了個定論。

江善江君慈,時日無多矣……

(嗯,訂閱有所增長,也應該是最後的輝煌了,將血將要完本,只是結局還沒太想好,不能太突兀,不能不合情理,有的琢磨呢,要不……大家獻計獻策,給阿草提點意見,來個集思廣益?)(未完待續……)

第十四捲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東去

大秦成武十五年春,大將軍江善率兵南下,第二次襄樊之戰順勢拉開帷幕。

秦軍水陸並進,圍樊城……

因秦軍水軍依舊不敵淮右水軍殘部,無法徹底切斷襄陽和樊城之間聯絡,所以依種燧,魏懷德舊法,以投炮封鎖漢水江面的,大軍主力猛攻樊城不休。

到了此時,誰都能看得出來,樊城之陷落,乃早晚間事了。

但樊城之戰的慘烈處,還是出乎了秦軍上下的意料之外。

本來,依照大將軍江善的謀劃,應該儘快破了樊城,然後順勢進軍,渡過漢水,進圍襄陽,那個時候,即便襄陽,江陵等大城急切之間,不能輕拔,大軍也有充分的時間,在冬天到來之前,掃平荊襄之地,讓江陵,和襄陽成為孤城。

但樊城之戰,卻給了秦軍當頭一棒。

大軍圍城二十餘日,秦軍將士登上城頭十數次,依舊被樊城守軍拼死擠下城牆,無功而返。

樊城守軍之頑強,令秦軍各部,盡皆側目。

當然,這也與南宋樞密使嶽東雷,在很早之前,便收回駐守各處之精兵強將,盡數集中於樊城,襄陽這樣的大城有著干係。

但接連戰敗的襄樊守軍,在這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爆發出來的戰力,確實讓人意想不到。

樊城軍民,在孤立無援之下,並未向秦軍請降,而是選擇了與城同亡,不死不休的跟秦軍糾纏了起來。

這個春天。樊城內外。盡成焦土。

箭矢像蒿草一樣。插滿城上城下,樊城外城,幾乎被秦軍投炮掃平,屋宅皆成瓦礫。

城上城下,城裡城外,屍骸遍佈,血流成河。

將要入夏,有秦軍將領眼見雨季來臨。士卒多病,士氣低落,勸大將軍江善暫且休兵,等來日再戰。

江善大怒,以動搖軍心之罪,斬進言之人。

當日,將中軍帥旗插於樊城之下,表明自己決意攻取樊城之心。

秦軍軍心大振,一鼓作氣,終於破城而入。

樊城守軍死傷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