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械頑抗者殺無赦……”
天色微明,激戰了整夜的戰場之上,帶著秦腔不一而足的呼喊聲漸漸成為了戰場之上的主旋律,數十里聯營,成群結隊的俘虜被聚集了起來,分別看守,戰火硝煙還未散盡,殘破的亂軍大營在晨曦當中漸漸顯露出本來面目,見證了一夜之間,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的整個過程。
兩部秦軍已經會合在了一起,疲憊的秦軍將士並未放鬆,在控制了整個亂軍大營之後,便立即分兵四出,追亡逐北……
大勝,毫無疑問的大勝,也是讓人不敢想象的大勝,數十萬敵軍一夜之間為秦軍擊潰,而秦軍自己卻損傷輕微,雖說敵軍多數逃走,蜀軍意向不明,牽扯了一些秦軍軍力,但輝煌至極的戰果卻是肯定了的。
亂匪大潰,蠻族兵馬大潰,數十萬人逃散在成都平原之上,只等秦軍追逐砍殺俘虜,可以說,這是秦軍入蜀以來最大的一場勝利也不為過的。
有的秦軍士卒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援軍以及南征將士混合在一處,痛哭流涕者有之,歡呼擁抱者有之,打掃戰場本來是戰後最血腥的一幕,但此時看起來,卻是多了幾分喜氣兒……
大家責怪的都有道理,阿草努力中,戰爭場面已經基本過去,一個也告一段落了,這一卷再有幾章也該到結束的時候了,後面是先北後南,還是先南後北,大家給個意見,阿草這裡也在糾結中……不過阿草是寫多少上傳多少,沒留什麼存稿之類的,所以更新也只有看阿草的狀態了,實在抱歉斷更這麼多天……
bk
!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戰圖第五百八十章 戰後(一)
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第五百八十章戰後
“來的是趙石?”
李嚴蓄吃了一驚,勝局已定,兩軍合為一處,緊繃的心絃也終於鬆了下來,接著便是要與援軍統領共商戰後諸事了,也傾力追擊,還是緩上一口氣,再追逐逃敵,當然,這些此時看來都已是細枝末節了。
和當初擊潰亂匪,然後又為亂匪重整旗鼓不同,這一次幾乎是一戰已定勝局,亂軍再沒有了翻身的機會,至於離的還不算遠,也未受什麼損傷的數萬蜀軍,李嚴蓄也沒看在眼中,秦軍一戰而勝,士氣正旺,憑那些戰力低下的蜀軍也翻不了天去。
而他現下最關心的當然便轉到了戰後論功行賞上面來了,他這人功利之心本就比旁人多上許多,戰局一定,心思也就立馬轉到了爭功上面。
起來,他隨軍入蜀,一路上和大將軍吳寧配合默契,而大將軍吳寧遇刺之後,又力挽狂瀾,於數十萬大軍圍困之下,守住了成都城,功勞自不會少,但仗打到這個份兒上,功過實在難料,最讓他擔心的則是領兵前來的援軍統帥,此戰要說功勞,按理說自然有成都守軍的一份兒,但人家領兵前來解圍,給你個功勞是情面,不給也是理所當然,情勢如此,也怪不得旁人。
但不管怎麼說,這半年多來,他李嚴蓄苦心孤詣,不計生死榮辱,費了多少心力才維持住了成都局面,沒有功勞也總有苦勞吧?若一點功勞也落不到頭上,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甘心就是了。
所以這裡戰局一定,他立即便派人去打探援軍主帥為誰,心裡也在捉摸著是不是要先去拜會一下,商議軍務之餘,又如何自然而然的將這功勞敘上一敘,若對方做的太過,說不得卻要爭上一爭的。
不過打探之人報回來的訊息卻著實讓他吃了一驚,竟然是那……那陰魂不散的趙石趙柱國,他幾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人說起來和他李家可謂是恩怨糾纏,理也理不清的。
自正德二十七年慶陽府兵變開始,到得他李嚴蓄奉命隨軍入蜀,此人就和前世的冤家一般和他李家糾纏上了,其中的恩怨別說旁人,就算他自己現在說來,也是滋味兒難明,不知是感激還是怨恨的。
而今此人竟然又到了蜀中,真真是難以想象,朝廷怎麼會派此人領兵前來,這也太過兒戲了吧?
那人是十六還是十七來著?軍國重務竟然託付於少年之手,真不知朝廷是怎麼想的,不過轉念一想眼前戰局,他也無話可說了,旁的先不說,只此一戰,那趙石便已能名震天下,加上其年方弱冠,這名聲肯定還要大上幾分,真真是可畏的緊了。
想到此處,那爭功的心思不知不覺間便沒了蹤影,這徵蜀大軍監軍的位置是人家給的,人家如今不但立下了大功,而且還是皇帝近臣,真是比都沒法比,他功利之心再重,也沒臉到人家面前爭功不是?
於是,立即召集眾將,分派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