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的魏忌、上黨的姜鄙,這些魏將,哪個是好相與的?
而如今,再加上一個廉駁,縱使是李睦,也不曉得當戰爭來臨時,他雁門軍將如何開啟局面到時候他以及他麾下雁門軍需要面對的魏軍,陣容實在是太強大了,就算有上黨守樂成與陽邑侯韓徐二人幫襯,說實話李睦也沒多少把握能突破魏國的西路。
待密信送出之後,李睦忽然想到一事,心中暗道一聲不妙。
因為在兩人碰面時,廉駁曾向他詢問率軍出雁門關的意圖,當時李睦並不知曉廉駁已經投奔了魏國,便如實相告,告訴廉駁他率軍出關的目的,乃是為了驅逐西地(定襄)一帶的異族部落。
廉駁那是何等人,曾是他韓國智勇雙全的猛將,難保此人不會從中猜測出什麼。
在這個視為自己的時代,效忠君主遠遠高於回報母國,李睦毫不懷疑,廉駁若是從他的話中猜到出了什麼,十有**會向魏公子趙潤稟告。
想到這裡,李睦一邊暗暗懊悔,一邊急忙又寫了一封書信,命人火速送到邯鄲。
數日後,河東守、臨洮君魏忌便收到了廉駁的書信,意外之餘將書信拆開,細細觀讀。
待看到廉駁在信中猜測,韓國或有可能提早對魏國用兵時,臨洮君魏忌非但絲毫沒有慌亂,反而莫名地歡喜。
原因就在於,臨洮君魏忌是魏國為數不多收到過太子趙潤密信、知曉太子趙潤率軍前往宋郡是為了誘使韓國提早對他魏國用兵的人。
整個河東、包括河套、河西,就只有臨洮君魏忌得知內情,而除此之外,已悄然將鎮反軍駐紮在南燕的南梁王趙元佐,則是另外一位知情者。
在魏國諸將領統帥中,唯獨臨洮君魏忌與南梁王趙元佐知曉此事,除此之外,哪怕是韶虎、司馬安、燕王趙疆等等,對此皆不知情。
倒不是說趙弘潤不信任這些人,只不過,臨洮君魏忌與南梁王趙元佐,是他選定的這次對韓戰爭的統帥之二,因此他當然要事先與二人通通氣,至於不告訴韶虎、司馬安、姜鄙、以及燕王趙疆等人,那是怕他們率先調動兵馬布防,引起韓國的懷疑。
正因為如此,今日得到廉駁的書信,臨洮君魏忌暗暗歡喜:韓國果然上鉤了!
而除此之外,臨洮君魏忌對廉駁亦是高看了幾分,他真沒想到,出身韓國的廉駁,居然會將這件事稟告於他,且託他提醒太子趙潤。
他必須承認,廉駁不愧是忠義之士,懂得大義為公(君主)、不徇私情。
想了想,臨洮君魏忌索性就將廉駁親筆所寫的書信,派人送向了太子趙潤手中反正在他看來,這份看似軍情緊急的書信,其實是那位太子殿下精心謀劃的結果,又怎麼可能會被韓國偷襲得逞?
他之所以將廉駁的書信派人送到太子趙潤手中,只是他覺得,似廉駁這等忠義之士,應當得到嘉獎而已。
又過了十餘日,雁門守李睦的書信先一步送到邯鄲,先後呈於侯韓武案前。
當得知廉駁已投奔魏國、且擔任雲中守後,侯韓武心中暗罵其實主要倒不是唾罵廉駁,而是他藉此宣洩心中的懊惱,畢竟廉駁可是他韓國數一數二的猛將,沒想到居然會在這種關鍵時候,投奔了韓國的勁敵魏國。
而雁門守李睦的第二封書信,更是讓侯韓武提高了戒心。
跟李睦的判斷類似,侯韓武也覺得,倘若廉駁猜到他韓國有可能提早對魏國用兵,那麼出於其目前所擔任職務的職責,廉駁極有可能向魏公子潤稟報。
也就是說,留給他韓國考慮的時間不多了要麼放棄這次機會,要麼,就儘快對魏國動手,免得魏人有所防備。
當日,侯韓武在府上書房來來回回走了幾個時辰,權衡利弊,考慮著是否該趁著這次機會對魏國動兵。
直到黃昏前後,他這才咬了咬牙,做出了決定:“打!”
將令下達,暴鳶、靳、蕩陰侯韓陽、以及公仲朋、田苓等人,但凡是在邯鄲附近的韓將,皆收到了命令,前往各自軍營召集軍隊,準備戰爭。
同時,侯韓武亦命令雁門守李睦、代郡守司馬尚、太原守樂成、漁陽守秦開、北燕守樂弈、鉅鹿守燕縐等國內的駐邊豪將,儘快率領麾下精銳邊防軍南下,發動這場針對魏國的全面戰爭。
如此又過了四五日,魏國雲中守廉駁的書信,亦由魏國河東守、臨洮君魏忌,派人送到了寧陽,送到了太子趙潤手中。
倘若說本來臨洮君魏忌這麼做的原因,只是感慨於廉駁的忠義,希望太子趙潤給予嘉獎,那麼,趙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