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9部分

,既然金條跟金磚作用小而隱患大,不若廢棄,讓紙契來代替他甚至覺得,紙契比看得見的錢幣方便地多,除了必須跑幾趟金部的衙門。

想了想,趙弘潤最後還是來到了垂拱殿,與內朝諸大臣一起探討這件事。

不能否認,趙潤與朝廷諸大臣的想法是好的,但想法好,有時候未必就適用。

就像陶洪所說的,就算朝廷推行了金磚這種專門大宗交易而設的貨幣,可誰會傻乎乎地揹著幾塊金磚去交易啊?畢竟那可是有菱有角、並且非常沉重的金磚。

倘若是一般人的言論,內朝諸大臣或許還不會過於當真,可那陶洪,那可也是名聲響徹他魏國的定陶縣鉅商,這位白手起家的商人給出的建議,當然值得采信。

難道真的不適合?

內朝諸大臣們不禁猶豫起來。

“還是再看看罷,倘若果真不合適,就撤下來。”趙弘潤一錘定音地說道。

內朝諸大臣紛紛點頭。

雖然陶洪的建議確實讓他們產生了幾許懷疑,但國家政令,卻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反對就撤回對不對?諸朝臣們決定觀望一陣子,倘若日後證明金條、金磚確實不適合流通,那麼再將其撤下來。

至於陶洪其他幾條建議,諸內朝大臣們倒是覺得非常有道理。

比如說,朝廷應徐徐回收散落在民間的私金,免得被有心人收集起來私鑄參雜了其他金石的金條或金磚,並且,需嚴格把關外來金銀的流入主要是看看成色,以免有他國的人以次充好,損害魏國的利益。

對於這些政令的補充,趙弘潤將其交給了前戶部尚書李粱,由李粱來擬定。

而他自己,則在考慮一件比貨幣更重要的事,那就是針對所有魏人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