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難猜測,韓國出售給魏國的那些耕牛,十有**是那種上了年紀或者有了隱疾的公牛,而馬匹呢,肯定是駑馬或者有殘疾的戰馬。
不過即便如此,無論魏國亦或是趙弘人,亦甘之若飴,畢竟魏國的畜力實在是太緊缺了,魏國國內,尚有最起碼七成的農民仍然是在採用人力耕種的方式,因此,哪怕是那些韓國看不上眼的老牛與駑馬,對於魏國而言亦是頗為緊缺的畜力。
更何況,趙弘潤相信在這如此龐大的交易中,魏國到最後肯定是能得到一些母牛與好馬的就算侯韓武與康公韓虎等人仍戒備著魏國,可相信就算是這兩位權臣,也無力干涉其國內的貴族與商人,難道他們還能下一道王詔,只允許出售魏國殘次的牲口?
不可能的事,要是侯韓武與康公韓虎敢這麼做,等同於將把柄交到魏國手中。
在送別戶部左侍郎崔璨後,趙弘潤又請來禮部右侍郎何昱,向後者詢問邊市這件事。
要知道,在韶虎與趙弘潤派人送到大梁的《邯鄲和議》中,是沒有提及邊市這件事的,因為當時趙弘潤滿腦子都是河西,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雖然他必須承認,這是一樁對他魏國大有裨益的建議。
因此,趙弘潤想知道,究竟是誰提出了邊市這個建議。
他一開始想詢問戶部左侍郎崔璨,但是在仔細想了想後,他決定還是詢問禮部右侍郎何昱,畢竟禮部與邊市完全不搭界,因此禮部官員的話更有可信度。
而在聽到趙弘潤的詢問後,禮部右侍郎何昱說出了那個人:“是襄王。……是襄王殿下建議我戶部加上邊市之事。”
襄王?趙弘?
趙弘潤著實有些吃驚。
第1039章:魏韓邊市(二)
向禮部提出邊市集建議的人,居然是襄王趙弘,這還真讓趙弘潤有些意外。
平心而論,開設邊市這項建議,可以說是補全了趙弘潤在《魏韓邯鄲和議》這件事上的疏忽趙弘潤必須承認,是他當初考慮不夠周全,才沒有在和議中加上這條。
因為魏韓邊市這件事,對於魏國是極為有利的。
當然了,單單這樣並不足以讓趙弘潤迫切想要得知提出這項建議的人究竟是誰,關鍵在於朝廷用銅向韓國換取耕牛與駑馬的這項建議。
在趙弘潤看來,這是一招非常毒辣的計策。
銅是什麼?
眾所周知,銅就是錢!
正因為這一點,縱使魏國朝廷不需要太多的銅去鑄造錢幣,也要戶部儘可能地收購市面上的銅礦戶部寧可在收購這些銅礦後將其堆放在倉庫裡發黴生鏽;寧可將這些銅交給冶造局,讓冶造局鑄成銅柱在博浪沙河港打樁子,都不願意銅在市面上流通。
為何?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私下鑄造銅幣。
除此之外,銅礦在魏國的其他用途已非常微小。
而如今,魏國將大量的銅礦拋售給韓國,韓國會用這批銅來幹什麼呢?
隨便想想也能明白,韓國肯定是會用來鑄造銅幣的。
換而言之,韓國的王公貴族們,透過私下鑄幣,一下子就得到了巨大的財富。
但問題是,銅幣本身並不能吃,因此,韓國的王族貴族必須使這批新增的銅幣流通到市面上,才能真正地獲取利益。
而韓國市面上突然湧現巨量的銅幣,這意味著什麼?趙弘潤最清楚不過。
這意味著,韓國的平民將再次為其國內貴族的奢華買單,導致平民手中的財富嚴重縮水,物價大幅度上漲,也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
這招相當狠,甚至於比趙弘潤用重騎兵來坑害韓國還要狠,因為這或將嚴重破壞韓國的經濟體系。
因此,趙弘潤才想弄清楚,提出邊市與以銅換畜建議的人,究竟是哪位。
沒想到,禮部右侍郎何昱卻告訴他,是襄王趙弘。
襄王趙弘,乃是趙弘潤的三哥,在當初原東宮太子趙弘禮還未倒臺的時候,襄王趙弘是一直與雍王趙弘譽站邊的,但無論是趙弘潤還是雍王趙弘譽,都不認為這個老三會是居於人下的主。
這不,記得北一軍營嘯之事過後,原東宮太子趙弘禮在幕僚駱的建議下打感情牌,自罷太子儲君之位,隨後,當初共同對付太子趙弘禮的雍王弘譽、襄王弘、慶王弘信,這個聯盟陣營立馬瓦解。
尤其是當雍王弘譽得到了監國的殊榮後,襄王弘表面上仍極力支援雍王,但私底下卻頻繁接觸慶王趙弘信,也不曉得是不是想故技重施,借慶王趙弘信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