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鳴鑼開道禮儀,是有嚴格規定的。 周朝之時,官員出門要掌執鞭以趨闢。 就是拿著鞭子邊打邊吆喝。 這裡只是虛打,凌空一抽,啪一聲! 並不是真的打地。 漢朝以後,鞭子這一項用的越來越少。 只是儀仗士卒喝道而行。 這是為了,一方面提醒人們迴避或者讓坐著的站起來讓道, 另一方面,可以體現官員的威望。 清開始出現鳴鑼。 這是因為城市人口日漸稠密,儀仗士卒僅呼喝已不能使行人迅速回避,於是便加上鳴鑼。 鳴鑼開道,有著很嚴格的規矩。 根據官吏職位的高低,各有不同的敲法,代表不同的意義。 州、縣官上街,儀仗鳴鑼七下,謂之打七棒鑼。 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同時,儀仗士卒還要叫7個字了,這7個字是:“君子不重則不威”。 這同樣有很深的講究,因為縣令他們接觸百姓最多,最經常,如果要想有威信,那就必須自重自持,在各方面從嚴要求自己。 道,府之官上街,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 鳴鑼9下,喊“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 也是強調認真和誠信,同時要求關愛民眾,親近百姓。 而提督,巡撫之流上街,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 高喊“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意思是需要辯證處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極端。 都統以上官員上街,打十三棒鑼,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員人等齊閃開。 邊敲邊喊:“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13個字。 強調這種省部級官員的為官宗旨,應當是辦事認真、講求誠信,節約用度,愛護百姓,安排勞役不能耽誤農時或者選擇適當時候。 聽到鳴鑼以後,沿途民眾要自覺退讓或者下跪迎接。 官小的遇到上級,要停下來避到路邊,官員本人還要迎著上級大轎挺身長跪,等到大官過去了,才能重新上道。 只見遠遠有一群官差扛著牌子,上面大牌子寫著正楷肅靜迴避字樣。 賈玉京正愁怎麼和這些婦道人家講這不是鹹魚尚方寶劍。 這不,來人證明了么? “你們是不是想證明這把尚方寶劍的真假?”賈玉京意味深長望著仨人。 朱堯姃對於賈玉京的身份也沒有相信,太扯了,她心裡面好感動小夫君的好意,又怕他出醜,於是道:“壞人,算了……” 仨個八婆三姑一見,更來精神了:“撲哧,你的淡淡的表情,似乎裝模作樣習慣了,彷彿是平時是大官一樣,笑死我了……” “很好,很好,你們別後悔舌頭太過長才好……” “小二哥,拿著這個,去攔轎,把巡撫大人請過來……”賈玉京在門口搬了一張椅子,翹起個二郎腿,表情極之自信,落在她們的眼中就是非常之無姿態,好似一個流裡流氣的街溜子。 小二哥接過牌子,吞了吞口水,望了賈玉京一眼,拼了,一朝富貴險中求,邁腿就跑。 “嗆嗆嗆——”十幾個待衛腰刀半出鞘,臉色嚴峻,警惕望著來人。 “站住,來者何人……” “咱,咱要見巡撫大人,有要事求見……”小二哥心臟病都快發了,砰砰砰亂跳,兩股顫巍巍。 “滾開,巡撫大人是你一個庶民想見就見?你是有冤要申?可有狀紙?如果沒有,滾蛋,不然,把你一刀兩斷……”親衛首領厲聲道。 “咱不是申冤,不過,你把這個牌子給巡撫大人,就知道了……”小二哥額頭上大汗淋漓,嘴唇皮發白,小民見到這裡面的森森半刀威脅陣仗,膽子小的人腳軟或者是嚇尿了也可能。 “滾犢子,什麼牌、牌子……”侍衛首領怒不可遏,隨意一斜目,心頭突然一跳,眼睛忽然間一睜。 心臟病輪到他要發作了,馬勒戈壁的,這個是什麼? 他心裡忐忑不定,邁開腿,走近拿著一瞅,眼睛幾乎要突出來了,兩股篩糠一樣,額頭秒出豆大的汗珠。 “馬勒戈壁的,你它馬的及不是想我死?怎麼一開始不說出來?內衛大總管?這不是有亞相之稱的王承恩,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 呢嗎的,皇帝陛下隨身太監,不就是說,皇帝陛下似乎在左近?” 想到此處,他渾身冷汗直流,深深吸一口氣:“貴人稍等片刻……” 他腳步踉蹌來到巡撫大人閔行轎子邊,急聲道:“大人大人大人,不得了,大事情吶……” “何事驚慌失措?”閔行在轎子裡忽然間覺得停止不前,鑼聲停止,心裡面正奇怪,莫非是有人攔轎申冤??? “大人,您瞧……”親衛隊長將暗金色的牌子遞了進去。 巡撫大人閔行,人約五十多,眼睛不太好使了。 轎子內,光線不足,他拔開車窗簾一望:“內衛大總管……” “嘶……”他手一哆嗦,牌子從手中掉落,他驚慌失措抓了幾次三番翻滾著牌子,抓住後汗水噠噠噠。 他目露出惶恐,仔細再一瞅,是真貨。 “下轎下轎,快快快……”一連幾個快,聲音抖動,心中恐慌亂。 “是,大人……”轎伕放下。 下了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