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府送出來的蘭花,那些富貴人家多少有些受寵若驚,不少人在日後倒是對善堂多關照了幾分。
之前有事,哪怕知道她天天跑出去忙善堂的事四阿哥也沒時間關注,在回京的前一天終於有空,便去了她的院子。
馬上要走了,正準備最後去一趟善堂的言晏晏看到他過來,直接道:“我準備出去,要一起嗎?”
“是去善堂?”四阿哥不答反問。
言晏晏點了點頭,和秋蘭說了幾句讓她別忘了把準備好的點心帶上後,與他一同往外走。
做善事四阿哥自然是支援的,只是聽說她前些日子都是自己到處跑,不免老生常談了幾句,讓她有事吩咐下面的人去做。
在現代倒也有助手平日裡幫她各種忙,可是那是給了工資的,如今院子裡的人又不是她的員工,言晏晏還真不是很習慣使喚他們去做事。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外,也是因為言晏晏想多鍛鍊一下自己在古代的獨立性,畢竟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隨口應了幾聲“好的”表示自己記住了後,已經走出府外的言晏晏與他一起上了馬車。
比起前幾天不管是環境還是人的精神都是灰敗的模樣,如今的善堂不說煥然一新,也算是大變樣,不光是環境整潔了,裡面的孩子也穿得乾淨,精神面貌更是好了許多。
知道是誰帶給他們這樣好日子的孩子也知道感激,看到她來了後都很熱情。
言晏晏問了幾句他們這兩天的生活,又讓秋蘭將帶過來的點心分給他們吃。
小一點的孩子們高興的吃著點心,大一點的還知道拿了先請她吃。
四阿哥在一旁看著她笑與那些孩子交流,偶爾還會摸摸她們的腦袋,言行舉止中都透著溫柔的意味,心裡多少有些感觸。
做善事的人不少,像是京裡的夫人或是宮裡的娘娘們,在有地方受災時也願意盡綿薄之力捐些錢財用物出來,但沒有人會像她這樣親力親為。
佛說眾生平等。
四阿哥發現,在她眼中人與人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哪怕這些孩子身有殘疾,她與之交流碰觸也無一絲嫌棄。
在知道她要走了後,孩子們很是不捨,還有幾個女孩一起送了個荷包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