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不必過於擔心。”沉寂了良久之後,一名族老寬慰眾人道。“我孔家乃聖人後裔,是天下讀書種子的聖地,皇帝聖明卓著,當然不會輕易冒犯,我等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
孔毓圻苦笑一聲:“皇帝固然不會懲罰孔氏,但嫡脈”
孔毓圻搖了搖頭:“《上剃頭奏稿》是祖父大人生平的汙點,雖然祖父憂愧早死,可以武成爺的為政的手段來看,斷然是不會忘了孔家附虜這宗大罪的”
一名族老憤然道:“天下歷代迴圈,不過五德輪替,我孔家以護衛文化薪火為宗旨,超脫期間又有何不可,以此定罪,豈能服眾”
“素聞華夏皇帝不喜聖人教訓,紊亂人才晉升之道。”另一名孔氏族老也發洩般的說道。“其必無恭敬聖人之心,否則又如何做得出幽禁聖人苗裔之暴*政。”
“好了,說這些有什麼用。”孔毓圻無奈的看了看這些只會撒潑的族人。“刀把子握在人家手上,真要對付孔家,我等又能如何。”孔毓圻嘆了口氣。“現在只求皇帝為千秋萬代計,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才好,否則一切不堪設想。”
正在說著,幾名地位較低的族人急匆匆的闖了進來,不待孔毓圻發怒,為首一人叫道:“公爺,朝廷傳旨的天使已到了府外”
孔毓圻一驚到嘴邊的斥責之語隨即變成了:“快,召集族人,拜訪香案,接旨”
望著香案後跪伏的密密麻麻的孔家上下,傳旨行人柳儉的手心裡都冒了汗,然而此刻他代表的是鄭克臧的威嚴和華夏朝廷體面,容不得他有任何的失態,不得已,他強撐著身體的不適,如負萬鈞的緩緩舉起手中的詔書宣讀道:
“奉天景命,皇帝詔曰:曲阜孔氏,至聖先師大成文王之後也,本應維護文脈捍衛中華道統,然聖人亦有不孝子孫,剃髮事虜玷汙名教,此,背祖叛國為不赦之罪,今擄奪六十五代孔胤植、六十六代孔興燮、六十七代孔毓圻三人衍聖公爵位,聖人苗裔中,凡有事清虜之惡行者自孔氏宗譜中除名,具充邊地,永不赦還”
擄奪衍聖公爵位倒沒什麼,孔毓圻對此早有心理準備,流放邊地也無所謂,無非是吃一點苦而已。然而自孔氏宗譜中除名就厲害了,這是要子子孫孫來承擔祖宗犯下的罪孽,可謂殘忍到了極點。因此孔毓圻雙眼一翻昏倒在地,而同樣做派的,在場的還有上百號人。對此柳儉看也不看一眼,只顧著繼續往下宣讀著。
“世襲曲阜知縣一職系前元所賜偽職,前明不逞而准予襲之,實為大繆,乃褒惡抑善之愚行,果至明季人倫大亂之惡報,今廢止以正人心歷代所賜祭田本為延續聖人之供奉,然孔氏上下貪婪無恥,兼併相鄰以偷逃國稅而肥己,此又一大罪也,故著急籍沒前明所賜祭田以外府田、私田”
這下不單單是孔氏族人中暈倒了一大片,更有不少孔府門下的僕役家丁也跟著暈倒了………這些豪僕打著孔府的招牌,巧取豪奪了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田土,轉眼間就被華夏朝廷給沒收了,怎麼不讓他們氣急交加呢?然而看著武裝到牙齒的夏軍正冷冰冰的看著自己,他們只能在心中哭罵,卻根本不敢在明面上說一個“不”字。
“孔氏之醜態,難符衍聖公之名號,乃降為奉聖伯,同郡伯,位在諸侯爵之後,著孔氏南北兩宗之最賢者交替承襲重選南北兩宗世襲五經博士,究其學問品行,兩者具嘉方可授職”
幾乎在孔府內哭聲沖天的同時,鄒城亞聖府及世襲五經博士的顏氏、曾氏的府邸也出現了類似的一幕,凡是接受清廷職務,向清廷獻媚過的宗房長支一律被鄭克臧以聖人後裔犯漢奸罪罪加一等的理由發配到遼東、河套、雲貴等地安置,各家歷代隱沒的大宗田土被查抄後低價發賣給原本的佃戶,遺留的官職則被當成肉骨頭丟給旁支庶流爭食。
鄭克臧對孔府、孟府等聖裔的處置傳出之後,自然引起了各地讀書人的議論,不過由於華夏已經光復關內的全部河山,因此這一次的民間輿論出現了兩級分化的趨勢,有人還是覺得鄭克臧遲滯過於嚴厲了,不是尊厚聖人的道理,有人卻認為聖人是聖人,聖人子孫是聖人子孫,兩者不可混淆一談,而且越是聖人子孫出賣民族國家更加應該嚴懲。
不過對於這股持續在士林間的議論風潮,鄭克臧並不沒有多加留心,事實上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所轉移了………武成十五年元月二十三日,兵部兵船司向他奏報了包括四艘二萬五千料(1500噸)一等巡洋艦、六艘二萬二千料(1300噸)二等巡洋艦、六艘一萬八千料(1100噸)三等巡洋艦、四艘一萬五千料(9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