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的,可急診的醫生卻只能先保住患者的命,但卻治不了他的病。
每一個剛成為醫生的人內心裡都希望自己既能救命也能治病,把患者治好了看著他出院這是莫大的成就感。但在急診這裡成就感被削弱了很多、很多,一名急診醫生要面對的就是分診,先保住患者的命,然後根據他的病把他轉去其他科室,他們幾乎看不到患者被治癒出院的那天。
救了患者的命確實也有成就感,但對比既救命又把患者治好的成就感差得太多了,醫生要的不就是那份把患者救過來並且把他治癒的成就感嗎?可急診醫生卻少了一部分成就感。
這麼說有人會說有些矛盾,其他醫生只是治病但卻並沒參加搶救,所以他們也少了一部分成就感,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在其他科室裡搶救也經常發生。他們是可以既搶救又能把患者治癒出院的,他們的職業成就感與自豪感是比急診醫生多得多的。
少了這部分成就感,急診醫生又得學習各個科室的疾病診治與搶救,繁雜的病種。使得他們經常調侃自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悠。沒辦法。只會疾病的診斷與搶救,後續的治療卻不行了,說出去實在有點丟人。
並且急診醫生是最不能出錯的。一個誤診,一個搶救錯誤都會讓一條生命消逝,其中的巨大壓力是常人沒辦法想象的。
整天就是搶救、診斷、分診,複雜的病種,高強度的工作量,讓很多醫生望而卻步,幹了幾年就想辦法轉科了,或者乾脆辭職轉行。
這是工作壓力上的,在說風險,能被送到急診的患者很多都是急症,搶救稍稍耽誤一秒鐘有可能這病人就救不過來了,在華夏很多人認為人送到了醫院就肯定能活下來,但事實卻絕對不是這樣的,醫生不是神,他們不可能把每一個突發急症的患者救過來,每天急診都在死人,死很多的人。
面對死亡急診醫生是無力的,可隨即他們又要面對患者家屬,如果是理性的家屬還好說,但就怕碰到那些難纏的家屬,嚷嚷著為什麼沒救過來,你怎麼跟他們解釋都沒用,他們就認為人送來了就一定要救過來,失去親人的痛苦讓這些家屬失去了理智,打罵醫生、護士的事時有發生。
被患者家屬打了、罵了醫生護士也沒辦法追究,全華夏的公立醫院都是本著一個原則——息事寧人,自己的職工被打了院方出面安慰一下也就得了,很少追究打人的家屬的責任。
明明自己沒錯,但卻被打了,被罵了,這換成誰也是不能接受的,但急診醫生卻必須接受,他們還得理解患者家屬失去親人才做出這種過激行為的心情,為了平息家屬心中的哀傷甚至還得去賠禮道歉,人的尊嚴,醫生的尊嚴急診的醫生全都得不到。
在一個急診經常會來一些喝醉酒的人,這些人更是個不定時的炸彈,一句話正常的話在這些醉鬼聽來就是挑釁,在酒精的刺激下他們會對醫生、護士大打出手,但只要不把人打成重傷,這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每一個急診醫生每天被打的機率在百分之五十,哪怕是安和醫院這種大醫院也是如此,失去親人的患者會在傷痛下失去理智,醉酒的人更是不可理喻,他們都是炸彈,一旦爆炸最後倒黴的就是醫生、護士。
急診醫生是個高危的行業,全華夏都找不出來一個沒被打過的急診醫生,護士也是如此。
在說收益,上文提到過急診屬於一個分轉科室,診斷出患者的病情後就會轉到其他科室,這樣一來急診的醫生是沒多少機會開過多的藥的,華夏以藥養醫的政策就是用藥品提成來養活醫生,醫院發的那點工資連醫生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證,頂多也就是餓不死而已。
工作壓力大、風險高,賺得還少,所以誰也不樂意當急診醫生,但是急診醫生卻是必須存在的,是一個醫院真實醫療水平的體現,更是老百姓的救命科室,不可能沒人幹。
可幹吧醫生、護士的怨言又太大,也留不住人,稍微有點能力的醫生、護士都會想方設法的調去其他科室,這樣一來哪怕安和醫院這麼大的醫院急診的醫生、護士也是緊缺的。
馮旭讓蘇弘文第一天上班就來急診查房,也是希望他能想想辦法改變急診的狀況,就算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也得把人留住,不能在讓急診科的醫生、護士在流失了。
但這件事卻很難辦,想改變急診現在的這些問題,根子在醫生、護士工作壓力大、風險高、收入低這三個原因上,急診每天接待的患者太多,科室的特殊性也擺在那裡,怎麼改變工作壓力大這點?工作性質擺在那根本就沒辦法改變。
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