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以父親之喜怒形於己色,甚至還寫詩稱頌趙昚的功績,但當他登上皇位後,便很快原形畢露,經常幾個月不去重華宮看望孝宗,加上驕橫蠻悍的皇后李鳳娘從中搬弄是非,這便有了趙惇半真半假摔壞趙昚賜玉杯的事情,甚至在立儲上唱起了對臺戲。
兒子不孝,兒媳無德,趙昚最終抑鬱而終。
李鳳梧知道這段歷史,也知道最被趙昚看重的是大皇子趙愭,也就是莊文太子,不過莊文太子在1167年病死,據說是誤用藥導致病情加劇,這當中說沒有貓膩很難讓人相信。
太子患病,當然是太醫負責,都是些大國手,怎麼可能出現誤用藥物的低階失誤。
奪嫡的慘劇,在哪個朝代都有。
然而這都是些廟堂高遠的事情,李鳳梧目前擔心的如何保住文家小妹,這件事變得有些棘手,李鳳梧不敢確信,如果朱文修提出收小妹為義女,文啟來能不能扛住壓力,如果朱文修丟擲那個計劃說與文啟來聽,文啟來又能否抵抗住成為皇親國戚的誘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文家小妹縱然不願意也無可奈何。
所以自己要想讓朱文修的陰謀破產,節點在於:李府找到媒人說媒,且文啟來答應。
建康城的媒婆子李鳳梧是不奢望了,老師陸游還在鎮江,說起來他應該會和陳俊之相處愉快,畢竟都是主戰派。
周必大剛走,這偌大的建康府,竟然找不到一個有分量願意為自己說媒的人。
李鳳梧覺得當下很憂鬱,這直接會導致襠下也很憂鬱啊,話說回來,那夜將《木蘭詞。初心》給文家小妹後,反響貌似不錯,李鉅鹿和燕小乙接頭之後,倒是收到了小妹的回信。
小妹的回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深意,李清照的一首深閨詞而已,從中看不出她對自己的心意,然後又打趣了一番自己的書法,堪稱“大家”。
四月姍姍來遲。
這一日滿城沸騰,只因當今朝堂三大相公,軍界第一大佬,樞密使、魏國公張浚抵達建康,一般百姓並不知道張浚抵達建康的深意,只以為是視師淮上的例行公事,真正的意圖,在偌大的建康城裡,只有三人知曉。
建康知府朱文修、丁憂的太常卿柳相正以及李鳳梧。
張浚暫時入主坐落在建康府治中的制置使治,早有邸報傳達建康,是以這一日建康滿城文武盡出城十里迎接這位樞密使,情景之壯觀,大概可用“傾城迎相公”來形容。
樞密使、魏國公到達建康,這自然是一樁盛世,第一日建康文武官員設宴,第二日建康士族富賈設宴,第三日知府朱文修設宴……頗有夜夜入宴忘歸處的節奏。
張浚可是朝中一等大員,若能得到他的賞識向官家舉薦一番,哪怕是舉子生員也有可能入仕,因此這幾日的府學中便顯得很是冷清。
有關係背景的舉子們早已回府,準備隨家族長輩登門拜訪張相公,沒有關係背景的舉子們無心向學,四處打探哪裡有關係可以親近。
因此當曹崇走進御書堂一樓的一間講室,發現竟然只有兩個生員,一個在苦讀《孝經》,一個在揮毫潑墨練字,還是略感欣慰的笑了。
苦讀孝經的是楊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苦練書法的是李鳳梧,看得曹崇有直直搖頭,這孩子的書法進步也太慢了……曹崇便笑了笑,打趣道:“李小官人,你大可隨你父親一起去拜會張樞相,以那篇《復兵論》的水平足以讓他刮目相看,沒準待他視師完回臨安後向天家舉薦,豈非省了你十年功。”
李鳳梧頭也不抬,“沒心情搭理他,我現在愁著吶!”
曹崇訝然,還有人對張樞相愛答不理的,忽然有種找到知己的感覺,恐怕苦讀孝經的楊邁亦是如此吧,爽朗的笑了,“那可是當朝樞密使,一等大員魏國公啊!”
楊邁適時出聲,“曹先生不也沒去,我沒記錯的話,第一次曹先生只是出城迎接意思了一下,晚上的宴席可沒有參加。”
曹崇是東廳教授、宣奉郎,官從七品,確實有資格參加第一夜的晚宴。
“我輩讀書人,不求功名於朝廷,做好學問便是。”曹崇在建康府學呆了一輩子,這和他秉直高傲的性格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否則他只需稍稍低頭彎腰,給那位同事幾年後來宣麻拜相的周必大去信一封,又怎麼會在史書上留不下青名。
話鋒一轉,曹崇問道:“李小官人,你是在愁伐柯之事?”
《伐柯》是《詩經》中的一首詩,為西周時期的山歌,描述了詩人見到一位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