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 �
段祺瑞可不這樣想。自從接收到三十九協的潰散的騎兵,段祺瑞就知道奉天不保了!第六鎮成為京師北方對著魯山北方軍的唯一主力,如果第六鎮折損在奉天一帶,還打什麼山東!還打什麼武昌會戰的主意?!
十一協在錦州蹲下了,前出的二十一標又被段祺瑞喊了回來。一直等到良弼前來,段祺瑞也未拿定攻守的主意。他似乎忘記了袁世凱可是將關外軍事全部託付他了!
良弼責問段祺瑞,為何停在錦州不動?段祺瑞的回答竟一如蔡鍔,“敵情不明,不能貿然前進。”
良弼在中樞的地位不低,絕非段祺瑞可比。但在北洋軍中,良弼的話可不如段祺瑞好使。段祺瑞不動,良弼生氣發怒也罷,軟言相求也好,段祺瑞硬是將第六鎮主力停在了錦州!
事後推演,若是十一協勇猛前進,正與張作霖部混戰的三十九協部隊雖失去了張紹曾和吳祿貞兩名主要指揮官,仍可以提振軍心,奉天說不定會被段祺瑞收復,庫存的大量武器彈藥未必落在北方軍之手。但段祺瑞在錦州的猶豫失去了最為寶貴的時間,在鐵嶺獲知訊息的北方軍前鋒旅第二十五旅熊勳旅長認識田書榜,聽了田書榜的報告,意識到奉天城有不戰而下的可能後,當即揮軍疾進,以求以戰促變。8月14日凌晨,不顧疲勞的熊勳旅第七十三團已經進入奉天城郊與張作霖部取得了聯絡,三十九協部隊聞聽蒙山軍已至,隨即潰散逃亡。奉天不戰而下——對於蒙山軍北方軍而言就是如此。
奉天事變再次敲響了滿清的喪鐘。統領南方軍前進指揮所離開韶關向衡陽疾進的龍謙接報大喜,立即任命張作霖為北方軍第十師師長並傳令嘉獎張作霖部,命令張部就地休整補充,並承擔掩護魯山北方軍主力西進的後路安全。
龍謙來自湘南的電報盛讚張作霖深明大義,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統一立下了不朽功勳,獲得全軍乃至全國的敬仰。
張作霖在奉天事變裡雖然損失了一批骨幹,但這一寶算是押對了!兩年後全軍整編,張作霖獲得了國防軍陸軍中將軍銜並再次得到提升。要知道,獲得中將軍銜的名單裡可全是跟隨龍謙十餘年南征北戰的蒙山軍師長以上大將!
曾在大明湖畔勸說龍謙反清的吳祿貞死於“8。12”事變,他被深恨他的張作霖就地槍決了。張紹曾雖然活了下來但也失去了前程。誰相信他曾經與吳祿貞密謀舉義反清呢?四十協這支被兩個心向革命的將領統帥的部隊被解散,餘部(含被三十九協俘虜的官兵)被整編混編入北方軍部隊,他們中的軍官根本就不知道吳協統和張統制曾計劃帶領他們反清建功。“8。12”事件餘波未息,一直到十數年後仍有人替張紹曾與吳祿貞“翻案”,礙及張作霖的面子,國防軍壓下了他們的申訴,這件事直到五十年後才算有了相對公正的結論,但吳祿貞屍骨已朽,早已離開軍伍轉入商界的張紹曾也去世多年了。
這就是歷史。容不得一絲的溫情,誰手軟誰就完蛋,誰下手慢誰就吃大虧。(未完待續)
第十九節德州之戰一
1909年8月炎熱的氣候比起中國陡然爆發的大規模內戰就不值一提了,海內外的目光關注著這場決定中國走向的大戰。深知此戰將奠定中國的政治走向,是蒙山軍建立全國性政權,將立國二百餘年的滿清政權掃入歷史,還是重演平定太平軍之故事,外國人的關注度甚至高過了中國人。
一向在中國問題上久議不決的英國政府迅速透過了對滿清的資助案,貸款500萬英鎊以幫助滿清政府平亂。日本人不甘落後(英日本是同盟),也迅速向滿清提供了400萬日元的貸款(全部以軍火支付)。兩國算是表明了立場。
德國人雖不公開支援蒙山軍,卻與廣州軍政府秘密簽訂了協議,提供價值約500萬馬克的軍火,一部分武器甚至是從駐青島德軍部隊抽調的,比如六門75mm管退式野炮及四千五百發炮彈,迅速裝火車運至濟南交山東軍。他們認為,蒙山軍取得勝利,將有助於德國在遠東的勢力增長。
俄國人主動找到魯山,表示願意提供價值300萬盧布的武器(主要是彈藥),但要求魯山與其簽訂一份反日秘密協議,也就是與蒙山軍締結反日同盟。俄國人因日俄戰爭的失敗,國內局勢劇烈動盪不安,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根本無力在遠東保持強大的存在,一方面希望出現一個親俄政權,以進一步收回被日本奪走的南滿鐵路,甚至聯合中國的新政府重新趕走日本人。佔領旅順港,取得良好的出海口,另一方面希望獲得在北滿的永久駐兵權。急切希望乘亂撈到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