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為理想的盟友。
《北京協定》需要美國國會的批准,但雙方已經朝著結盟邁出了一大步。(未完待續)
。。。
。。。
第五節大俄羅斯國
俄國內戰的確如龍謙預料的那樣發展了。
在喀山戰役仍激烈進行的當間,在莫斯科的南方,鄧尼金指揮的聯盟南方軍和伏龍芝指揮的紅軍圍繞著庫爾斯克展開了殘酷的攻防,戰役一直延續至五月底,鄧尼金部隊最終沒有守住庫爾斯克,向哈爾科夫方向實施了總退卻。布瓊尼指揮的紅軍第1騎兵軍打出了漂亮的穿插,在哈爾科夫以北重創了鄧尼金所部。經此一役,聯盟軍奪取奧廖兒、圖拉進逼莫斯科的計劃算是失敗了。
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戰役就血腥程度不下於歐戰的任何一場戰役,雙方的損失都極其嚴重。據雙方披露的戰報,此役雙方陣亡失蹤負傷總計超過了50萬。這個數字比起歐戰那些重大戰役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兩支初建的軍隊是難以承受的。令人唏噓的是內戰特有的殘酷性彰顯無遺,鄧尼金部隊將俘虜的紅軍軍官及傷兵一律處死,自庫爾斯克向哈爾科夫的大路兩旁,到處立著絞刑架,上面吊著處死的紅軍軍官們。一名跟隨鄧尼金軍隊做戰地採訪的法國記者的報道真實再現了庫爾斯克戰役的殘酷,那些真實的細節令人毛骨悚然,不忍卒讀。
鄧尼金部隊在庫爾斯克的失利客觀上加快了俄羅斯愛國者聯盟建國的步伐。之前,鄧尼金與高爾察克之間就建國問題和戰略協作一直存在巨大分歧,現在鄧尼金的本錢縮水了。意識到布黨的力量,雙方終於互相做了讓步,使得建國的主要分歧暫時消除了。
5月底,在中國的策動下,愛國者聯盟主要首腦齊聚辛比爾斯克以南的薩馬拉召開了愛國者聯盟代表大會,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就國體、首都、最高執政者等問題達成了一致。鄧尼金放棄了原先一直堅持的尼古拉二世復位要求,轉而贊同建立成立君主立憲國體,國名確定為大俄羅斯國,尊尼古拉二世為大俄羅斯皇帝。這是各方妥協的結果。會議草草擬定了臨時憲法。由就任大俄羅斯國皇帝的尼古拉二世委任高爾察克為政府總理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官,鄧尼金為南俄特別行政區最高執政兼南方軍司令官,在彼得堡十月事變中被趕下臺跑到了加拿大的克倫斯基也被缺席委任為副總理兼司法部長,以換取西方主要國家的支援。
薩馬拉會議的主要成果不是選舉首腦。而是確定首都。首都的選定意味著大俄羅斯國戰略重心的確定。現在。整個南俄和西伯利亞都在愛國者聯盟的控制之下。可以建都的地方的確不少,但卻都不甚理想,比如出任大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的阿爾傑米耶夫將軍所建議的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建都的建議遭到了包括中國代表範德平將軍在內的所有人的反對。位置實在是太偏了!鄧尼金希望將臨時首都設在羅斯托夫,但高爾察克主張建在自己的老窩鄂木斯克。當範德平肯定了中國遠征軍將撤出南俄後,高爾察克的意見就佔了上風。選擇鄂木斯克更有利於得到中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如果將首都建在羅斯托夫,一旦軍事上失利,新帝國的外部援助將斷絕。
範德平作為龍謙特派的全權代表全程參與了大俄羅斯國建國會議的全過程。目前情況下,包括鄧尼金在內都意識到只有依靠中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方能將戰爭進行下去。
這個問題被高爾察克急不可待地提出了。範德平就此提出了中國進行經濟及軍事援助的先決條件,即先解決由帝俄時代修建的中東鐵路線的歸屬問題。範德平指出,中國東方鐵路是帝俄強加於中國的產物,應當無償歸還中國,以表示大俄羅斯國對中華共和國的友誼。不然,中國人民很難理解在自身國力尚弱的情況下為何要對大俄羅斯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
這個問題如果在以前是很難溝通的。在1916年中國決定加入協約國一方並派遣遠征軍支援俄國時就曾向俄國提出過,被帝俄政府斷然拒絕。時過境遷,這條事實上已經控制在中國人手裡的鐵路幹線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比起新帝國取得內戰勝利從而佔領莫斯科和彼得堡來說就不值一提了。談判只進行了兩個小時就確定了原則,新帝國原則同意將中國東方鐵路的所有權歸還中國,以換取中國高達1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相關的細節再具體商定,遺留問題主要是大批管理經營該鐵路線的俄羅斯公民的歸屬問題,不過已經無關宏旨了。
薩馬拉會議公佈了成立大俄羅斯的公告,中國第一個承認了大俄羅斯國。幾天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