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銷,稅種理清楚,減少不必要的課稅,人民安居樂業之後理所當然能夠創造更多財富。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就是你今天斂到手的財也不可能賠你進棺材!”
第870章,亞洲戰略
在強調完畢稅政工作,吳紹霆又對教育事業做了一些說明,他要求教育部全面鼓勵民間辦學,對中國本土的學校可以放寬條約,但對外國人在華辦理的教會學校、私人學堂一定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手續和監管制度。外國人利用辦學來宣傳本國的思想,對於正值青少年時期的中國學生影響非常之大,因此必然要有所防範,一經發現有散播反動思想的洋辦學校,立刻先斬後奏,嚴肅處理。
他要求教育部部長朱執信,教育部只負責辦學資質和教師的稽核,學歷一律由學校自己頒發,對優秀的學校可提供資金、設施的援助。鼓勵民間辦學的目的,是希望藉助民間遊散資金來擴大教育規模,同時教育部也要積極興建公立和國立學校,儘可能給更多家庭帶來學習的機會。
“國家未來,教育為本,只有高素質的中國人才能有高素質的中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革命時期我們說過,要用我們這一代的犧牲換取下一代的幸福,我現在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要想真正讓下一代的幸福,那就一定要從教育開始。我給教育部五年時間,在這五年時間裡無論如何要給我落實三年義務教育制度,朱部長,你能不能做到。”吳紹霆氣勢磅礴的說道。
主席臺下面的教育部部長朱執信遲疑了一會兒,忽然站起身來,滿臉肅穆的大聲說道:“請元首放心,若五年之內不能完成義務教育制度,餘自卸教育部長之職,從此下到地方專心投入教育事業。在廟堂之上完成不了的任務,餘以一輩子之時間去彌補,甚至遺囑晚輩子子孫孫盡皆如此!!”
吳紹霆欣慰的點了點頭,讚歎道:“很好,身為中央官員,就要有這樣的魄力。”
最後在關於中國工業發展方面,吳紹霆制訂了一套五年發展計劃,決定在之後的五年時間裡以國防工業為主、民用工業為輔,大規模帶動全中國工業的發展。在這份五年發展計劃當中,他提出在南北儘快成立兩家本土龍頭重工企業,利用優惠的政策儘快奠定龍頭重工企業的地位,再由龍頭重工企業拉動地方民用工業發展。
事實上南方早已有了一定工業基礎,而吳紹霆的岳父張直執掌的盛業重工,已然是名副其實的南方龍頭重工。雖然盛業重工的發展時間不長,而且發展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小型工廠的破產倒閉,但不得不說,盛業重工極大的推動了南方工業的發展。
至於北方的龍頭重工企業,吳紹霆預想是把張盛霆北方事務公司做大。雖然工業不是北方事務公司的主打專案,但只要有必要,亦可把工業方面加大發展的力度。當然,北方事務公司要想盡快趕上盛業重工的規模,必然要進行大規模的融資,中央政府可以從中幫一些忙,地方豪強、軍閥、士紳們同樣也能幫上忙。
中國工業前期的發展幾乎要集中在軍工業上面,這其中包括新一代戰鬥機、“航空戰列艦”以及更先進適用的陸軍裝備。軍工業的訂單大部分來自國防部,也有一小部分對外出口,這樣能確保工業市場的需求穩定,保證工業發展過程的充盈和穩妥。而民用工業雖然也需要發展,但畢竟市場需求有限,只需要達到現有國內市場飽和的程度即可。
等中國解決了所有內外危機,奠定了穩步發展的基礎,到時候軍工業可以直接完成過度和轉型,催動中國勞動力的全面改革。
吳紹霆這份五年工業發展計劃雖然只是工業發展的起步,卻為後世鋪墊了極其良好的發展開端。幾十年之後的後人們在做出評價時,豪不誇大的認定這次“五年計劃”可以稱為是“中國的工業革命”,而在教科書中被定義“軍工業大改革”。
而這次中央政府的工作會議,確定了中國應對來自日本威脅的決心,並且也是吳紹霆成為元首以來第一次彰顯權威。這次會議為之後國防部制訂的“亞洲戰略”打下牢固的基礎,凝聚中央政府人心,全力以赴爭取中國走向強國之路。
——————————
三月一日早上,吳紹霆在中華門國防部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宣佈正式制訂和執行“亞洲戰略”。何福光、韋汝聰以及許崇智等三位高階將領到場參加,“黑幕”小組的核心成員也在一旁旁聽、出謀劃策。整個“亞洲戰略”基於的核心思路,正是一個月前吳紹霆與德國公使辛慈所談的內容,是假設性中國宣佈加入同盟國之後,在亞洲展開一系列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