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6部分

負擔還是得轉嫁到地方政府身上,只不過先打下欠條,等國家財政緩和過來之後再補貼給地方政府。

第二兵團總司令部設於廣西,命令師景雲三天之內擬定司令部人員名單,十天之內趕往司令部上任。因為元首要求加進處理,因此兵團籌備時期限定為三個月,三個月之後就要接受正式命令奔赴戰場。

第1077章,按部就班

綠魔部隊抵達平壤是六月八日,德國化學專家在前沿參謀部與統帥部眾參謀進行多次會晤,起初是介紹毒氣彈使用的方式以及相關的化學原理。之前在歐洲戰場上,法國部隊已經使用大炮將毒氣彈發射到敵軍陣地上,不過那是經過特殊製造的毒氣儲備彈頭,並不是這次德國贈送給中國的毒氣鋼罐。

特製的毒氣炮彈頭從技術上來說並不困難,但是從工藝上來說卻過於繁瑣,成本過高,同時在製造過程中還要承擔很多不必要的風險,因此一直沒有受到德國的青睞。再者即便是使用毒氣彈炮,爆開之後散播的霧體仍然要以風向為準,但很多時候因為彈頭容納的氣體量不足,很容易被一陣風吹散。

德國化學部隊在釋放毒氣的時候,通常是由專門的化學部隊攜帶毒氣鋼罐來到前線偏僻的地方,在配備防護裝置並且於合適風向的情況下,直接開啟毒氣鋼罐,讓有毒氣體順風飄向敵人的陣地。

雖然這麼做同樣有風險,因為誰也無法判斷風向的持續性,有時候看上去是順風,但當毒氣釋放出來之後冷不防又立刻變成逆風。只是這種手動操作的好處,就在於釋放毒氣的過程中,現場有化學部隊監控,一旦風向不對則立刻關閉鋼罐手閥。

德國化學專家在抵達中國後,最先教授的就是這種釋放毒氣的方式,同時還將這麼多年的實戰經驗做了講述。比如使用化學武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監控”,在歐洲戰場上德國曾經利用毒氣撕開馬恩河防線長達五公里的缺口,可是因為監控不得當,未能讓德軍發現這一點,最終錯失突破馬恩河防線的最好時機。

既然中國擁有良好的航空技術,在毒氣彈實施之後則可以利用飛機和飛艇進行實時跟蹤,將整個毒氣彈獲得效果記錄下來。

不僅如此,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由德國專家一手培養起來的中國化學部隊,同樣也在鑽研更合適的毒氣彈使用方式。經過不懈努力的嘗試,綠魔部隊制訂了一套高空投放毒氣彈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毒氣彈第一時間作用在敵人陣地上,哪怕有風向的影響,只怕把握好投彈的地點和毒氣的容量,最終毒氣只會給敵人造成傷害。

但是從空中直接把毒氣彈投放到敵人陣地,也就意味著毒氣彈脫離實際的“監控”。敵人在發現毒氣彈之後,很有可能衝上去把毒氣彈處理掉,比如用水稀釋,或者埋入土內。

考慮到這一點,綠魔部隊經過多種測試和推理,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敵人同樣具備防禦毒氣的裝備,哪怕採用德國的釋放方式也無法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使用毒氣彈正是要搶在敵人沒有防護裝備的這個空白點,一次性撕開敵人的防線,一舉打垮敵人的攻勢,讓敵人一蹶不振。

綠魔部隊的空中投彈方式,將會在毒氣鋼罐上面安裝一枚特定的炸彈,鋼罐落地之後由衝擊力引爆炸彈,將整個鋼罐攔腰炸開。儲存在裡面的有毒氣體會在第一時間隨同爆炸直接大量釋放。並且在熱氣體的作用下,迅速向周圍擴散。

為了測試鋼罐在什麼樣的爆炸下才會斷裂,以及其中會不會發生意外,綠魔部隊仿照德國毒氣鋼彈的材質製造了許多測試鋼彈,並且在裡面裝上與氯氣體性差不多的無毒氣體進行實彈測試。經過長達三個月之久的試驗,總算找到了萬無一失的辦法。

在前沿參謀部的最後一次會議上,綠魔部隊與德國化學專家確立實際作戰方案,分為正式方案和備用方案。這一整套作戰方案都要根據當天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如今已經進入夏季,一旦遇上大雨那就是不能行動,因為氯氣會遭到水的釋解,縱然一時半會沒有失去毒性,但也會對效果大打折扣。

但事實上,從生物理論角度來看,夏天同樣是使用氯氣毒氣最好的時候。第一是因為天氣燥熱,使得人體大量排汗,導致缺乏身體水分,一旦在這個狀態下吸入氯氣,人體自行解毒的機制會大打折扣,直接造成死亡率會更高;

第二則是在烏雲蓋頭之時,空氣氣壓大幅下降,氯氣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漂浮高度,同時氣壓也會改變人體作用,尤其是呼氣道的作用,氯氣正是透過呼氣到肺部,造成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