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1部分

上去很通俗易懂,伍廷芳、陸宗輿、顧維鈞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但是對於他們而言,很顯然辛慈公使的解釋是錯誤的,事情遠遠不會像其所說的那樣簡單。

三個人低聲議論了一陣,隨後伍廷芳對辛慈公使說道:“閣下,您的意思我們都知道了,這份檔案是最好的交代。希望閣下能給我們一些時間仔細考慮一下,畢竟這件事需要向我們的元首進行請示。”

辛慈公使理解的點了點頭,說道:“這是當然,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次來找我確認,或者我會派菲利普上校親自向貴國元首做解釋。”

伍廷芳隨意應諾了一聲,然後起身告辭。

第1024章,伏筆

當天下午,伍廷芳與顧維鈞便來到大總統官邸,將今天早上與德國交涉的內容進行彙報。

在聽說德國人決定提升對華外交等級時,吳紹霆同樣感到很高興,就在前不久他收到南亞戰區司令部發來的訊息,二十四師已經成功聯絡到緬甸的一位將軍,雙方正在交涉由中國扶持這位將軍恢復國家主權、驅逐英法殖民統治者。他相信德國人提升對華外交等級的訊息,必然能促成這次中緬合作,這是改善所有外國人對中國近一百年來的印象最好的機會。

關於德國政府集中工業力量協助中國完成工業化過度,雖然這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對於吳紹霆來說僅僅只是一笑而過。中國目前的工業進度已經進入全速發展的狀態,戰爭刺激著軍工業市場愈發膨脹,而軍工業又帶動了周邊附屬工業的衍生。

吳紹霆可以很有信心的認為,即便沒有德國人的幫助,中國單靠自己同樣能夠完成工業化過度。當然,有德國的幫助理所當然會大大縮減這個過度時間,並且提高中國工業化的質量,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當伍廷芳加重語氣提到關於援華計劃第三部分時,吳紹霆一下子皺起了眉頭,拿起計劃書譯本仔細的看了起來。在譯文裡面清清楚楚寫作德國人協助中國進行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改革,但是卻沒有交代太多這些改革的目的,即便有也僅僅是一筆帶過。

“德國人怎麼突然對我們中國內政和社會體制如此感興趣?”

“元首,這也是我們感到很突然的地方。德國人一口氣開出五億帝國馬克,外加幫助我們中國完成工業過度,這可不是一記小手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德國人這麼做肯定另有所圖,我想很有可能就隱藏在這第三部分當中。”伍廷芳語氣十分凝重的說道。

吳紹霆陷入了沉思,他把計劃書翻倒扉頁,看了一眼參與制訂計劃的成員名單,目光忽然在德意志帝國首相霍爾維格以及陸軍大元帥興登堡兩個名字上停留了下來。早在當年德國留學的時候,他在馬其頓軍團實習時就經常聽說過興登堡和霍爾維格對德意志帝國的影響,這兩個人都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典型推動者,在德意志帝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做足了前期鋪墊工作。

儘管興登堡本人於一九零三年時正式退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才重新回到軍隊。不過在退休期間,他同樣持續不斷謀求德意志帝國的軍事發展,認為只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德意志與英法等國平分秋色。

至於霍爾維格首相本人,在他任期內最大的一次外交就是向奧匈帝國開出“空頭支票”,誘使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開戰。由此可見,霍爾維格從來沒有打算考慮過同盟國盟友的根本利益,只希望透過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來為德意志帝國爭取最大的勝利。

正因為如此,後世西方的歷史學家對霍爾維格本人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反對霍爾維格的歷史學者們一直將“空頭支票”事件當作抨擊的證據。

思索到這裡,吳紹霆忽然感到這整份德意志援華計劃是那麼不可靠,尤其還是霍爾維格這個老奸巨猾的傢伙提出的大綱方案。雖然他現在不能百分百確定德國的目的,可是聯想到威廉二世一直熱衷的“世界政策”,以及霍爾為何和興登堡的軍國主義理念,還是不難猜測德意志帝國是不會允許另外一個強國與其齊頭並肩。

也就是說,德國很有可能會透過這次援華計劃第三部分內容,利用改造中國社會和民族意識形態的機會,潛移默化的插入一些對德國有利的東西。比如說在中國製造狂熱的親德氣氛,再比如說推崇對德皇威廉二世的個人崇拜,並把這種個人崇拜凌駕於中國元首之上。甚至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德國人還會搞出什麼“名譽皇帝”的一套把戲,讓威廉二世成為遠東地區的名譽皇帝,直接在政治聲威上蓋過南京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