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到了四月十五日,緬甸、暹羅、西藏等地的軍隊基本上完成收兵,英國方面也早早的遣散了大隊民兵以減少財政支出。南亞的局勢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從先前的激烈交戰中徹底走了出來,除了國際政治勢力格局發生改變之外,一切重新迴歸於平靜。
根據南京總統府國防部的規劃,南方第二集團軍的防區將會擴大到西藏、瀾滄聯邦和南洋特省,每個地區駐紮大約一個師的部隊。規劃完成之後,二十師為西藏常備師,二十一師師部設於河內軍事管制區,負責河內和瀾滄聯邦防務,二十二師和二十四師駐紮在南洋特省,二十三師駐在高棉,二十五師返回昆明鎮守雲南。
暹羅、緬甸的軍務則全部交給三個大陸橋兵團負責,總共十四萬人分佈在兩國要害地方。當然,考慮到緬甸是一個主權國家,再者又有南洋特省在南邊協助軍務,所以大部分兵力依然屯駐在暹羅境內。
第1133章,五年裁軍
通常在戰爭結束之後,國家都會進行適當的裁軍,一方面是緩解國家財政的預算,另外一方面則是需要釋放勞動力。不過考慮到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爭還沒有結束,國防部暫時沒有打算在南亞進行裁軍,僅僅是先制訂好了五年裁軍計劃。
在這份計劃當中,國防部預計在世界戰爭正式結束之後,將全國軍隊進行第二次整頓。早在南京中央政府成立之初的軍事整編會議上,吳紹霆就已經擬定了一份裁軍計劃,不過因為當時的國內政治環境的原因,不得不拖延再三。
如今世界大戰奠定了中華民國的大國地位,中央政府的聲威與日俱增,是時候開始執行這套裁軍計劃。中國三大武裝軍事力量,除了國防軍之外,共和國精英師和共和國衛隊全部進行大規模縮減編制。
由於之前南亞戰爭組建大陸橋兵團時,所有兵員基本上都是從國內各省共和國衛隊抽調,而抽調之後的缺員又沒有補充,所以共和國衛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得到縮減。至於共和國精英師,目前是中華民國的主力部隊,雖然不能一下子全部削減,但按照吳紹霆的計劃,將會陸續從精英師中抽調精銳兵力,轉化為國防軍。
總的而言,共和國精英師的總編制將縮減到四十萬人,保留兩到三個老字號的集團軍序列即可;而共和國衛隊的總編制則縮減到二十萬人,做為各省諮議局有權調動的兵種,這支部隊自然是越少越好,從國防角度上將完全退化為預備役部隊,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國家會直接取消預備役兵制,所謂的預備役和民兵全部編入共和國衛隊序列。
調整比例之後,國防軍會漸漸取代精英師的地位,成為中華民國主戰部隊。到時候國防軍總兵力從現在的四個師九萬人,擴編到十二個師三十一萬兵員。
等到全國軍隊編制都完成縮減,駐外部隊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正如其他殖民國家那樣,一旦被殖民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民生穩定下來,雙方同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駐守部隊自然而然會再三縮減。
中國除了在南陽特省、對馬島以及烏梁海省的駐兵會盡量保持現狀之外,包括三個大陸橋兵團在內,大部分軍隊都會逐步進行裁軍。
在第二次全國軍事整頓完成之後,國防部會頒佈全新的軍事命令,這項命令將規定只有國防師的編制是二萬五千人以上的大型整編師,共和國精英師則修正為一萬四千人小型師,而共和國衛隊甚至可以能會取消師、旅的等級,只以團、營為主要單位。
反正一旦遇到大規模戰爭,共和國衛隊基本上會以補充兵的身份填補到前線主戰師,實在不行則成立臨時的師級單位指揮作戰。真的輪到共和國衛隊上陣殺敵時,要麼是戰況一片大好,要麼是惡劣到極點,無論是哪一點都不會計較是否缺乏常備師的戰術訓練。
四月下旬,吳紹霆正式下令撤銷昆明行營,帶領行營的官員乘坐火車準備返回南京。
在途徑廣州的時候,他稍微停留了數日,與兩位妻子在張家別墅小住一陣。在此期間,他順便也關注了一下關於“龍戟級”二號艦的進展,兩個月前盛唐號的論證和投產計劃全部完成,如今廣東、福建和青島的工廠都在忙碌著準備原材料和組建工作小組。
根據廣東兵工廠的計劃,五月中旬盛唐號就能正式開工,明年年初應該就能下水服役。
不僅如此,就在盛唐號完成所有動工前的準備工作之際,關於新型航空戰列艦的發展計劃也搬上了預案。雖然新型航空戰列艦在造價上非常巨大,目前海軍根本沒有任何預算,但製造計劃書並不需要太多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