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烏梁海地區實在過於偏遠,因此最終沒有規劃在“預估收回”的國土範圍。不過隨著中國對外發起的戰爭越來越順利,對於這些歷史領土的收復可能性越來越大,最終還是成為不成文的計劃。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製訂出兵沙俄的方向,是新西伯利亞方向的原因。不管是否能夠打到新西伯利亞,但最起碼能夠收復烏梁海地區,哪怕戰事發生僵持的情況下,透過談判也能讓沙俄政府乖乖歸還這些原本屬於中國的歷史國土。
對於韋汝驄而言,北方第二集團軍出兵烏梁海,名義上是進攻,實際上就是要收復這些地區。他已經有很清晰的戰略思路,第一步佔領烏梁海地區之後,立刻開展肅清工作,將所有沙俄人全部驅逐出境,並且以南京中央政府的名義宣佈烏梁海光復。
隨後全軍以烏梁海為根據地駐紮下來,一邊恢復烏梁海的政治建設,一邊放緩進攻步伐、休整全軍。這並不是因為北方第二集團軍不敢貿然出征沙俄,事實上拿下烏梁海已經算是正面進攻沙俄,因此沒有什麼不敢之言。
之所以休整全軍,是韋汝驄考慮到沙俄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原因,如今正值寒冬之際,即便中國士兵之前在蒙古生活了一段時間,但也不能輕易適應沙俄國內乾冷氣候。在這樣的嚴寒環境之下,集團軍的很多武器裝備使用困難,無法發揮應有的優勢,強行進攻就算能夠打下新西伯利亞也會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沙俄地域廣闊,北方第一集團軍就算能夠快速深入敵境,但遲早會陷入兵線太長的困境之中。要想真正確立戰爭優勢,那就必須很好的控制戰場規模和節奏,務必做到步步為營、處處紮根的地步才行。
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該忍的時候還是得忍。再者拿下烏梁海地區已經算是初步勝利,給沙俄政府造成極其嚴重的心理負擔,沒必要急於一時求成。
等到三、四月份開春之後,不僅天氣氣候好轉過來,烏梁海地區的統治權也得到鞏固,正好可以放手的向新西伯利亞發起進攻。
經過十天時間的行軍,北方第二集團軍先頭部隊總算抵達阿泰斯烏梁海南部,趁著雪夜發動了一場偷襲。如今沙俄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歐洲戰場毫無建樹,而且還拖累了許多經濟、軍事上的資源,國內暴亂紛紛,沙俄軍隊只能四處奔波鎮壓農民起義。
儘管因為之前北方第二集團軍高調姿態收復外蒙古,讓沙俄不得不咬著牙關調集部隊駐守邊疆以備不測。可是之後兩個月北方第二集團軍一直按兵不動,再加上南亞戰場局勢變化莫測,導致沙俄當局誤以為中國會集中兵力應付南亞,不會出兵沙俄。
更重要的是,沙俄政府深信有天時狀況的庇佑,任何軍隊都休想冒著俄羅斯的寒冬進軍,想當年連拿破崙的大軍都遭到寒冬的重創,更何況是“自以為是的中國軍隊”。
因為即便有幾支軍隊駐紮在邊疆,可幾乎沒有任何防備,甚至連巡邏隊都開始偷懶。
中國大軍一路走來,有幾次就是從沙俄哨兵站附近經過,這些哨兵站要麼是沒有發現,要麼就是被偵察兵偷襲消滅。直到先頭部隊向阿泰斯烏梁海發起進攻時,駐在烏梁海地區的邊疆部隊才反應過來,可是一切為時已晚。
當沙俄軍隊用最快的速度趕到阿泰斯烏梁海,整個城市與附近所有的鄉鎮全部被中國軍隊包圍。不僅如此,兩個中國步兵團正埋伏在西北方向,專門等待沙俄援軍的到來。這些沙俄士兵還沒反應過來,部隊全部進入了中國士兵的包圍圈,接下來就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圍殲戰,短短三個小時之後,這支沙俄部隊全軍覆沒。
隨著北方第二集團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開進,沙俄軍隊僅僅只集合了不到一萬人的小型兵團,而且由於編制問題,這支兵團存在很嚴重的內部混亂。於是到最後,眼睜睜的看著中國軍隊完全佔據阿泰斯烏梁海,而沙俄軍隊只敢在三十里外修築防禦工事,沒有一個指揮官敢主動發起進攻。
很快,在佔據阿泰斯烏梁海之後,韋汝驄沒有讓部隊閒著,他將集團軍司令部直接設定阿泰斯城內,然後分派了一支部隊前往西北方向與沙俄軍隊對峙,主力部隊則馬不停蹄向北挺進,爭取在一個月之內收復烏梁海另外兩部地區。
韋汝驄在阿泰斯城內宣佈一項命令,解除沙俄政府在烏梁海的所有法令,一律改用中華民國法令行事。這也就意味著消除沙俄政府推行幾百年的農奴制度,徹底講究人人平等。不僅如此,尤其烏梁海地區的沙俄地主害怕戰亂,早在進攻開始的前幾天就紛紛逃跑,於是中國軍隊輕而易舉的收繳了許多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