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踢開一柄劍,卻見劍鞘連著劍早已鏽在了一塊,發出“嘣”一聲甕響,再一踢另外一柄劍,也是如此。卻在踢第三柄長劍時,猛見劍鞘上火星一閃,“叮”一聲清響劃過,仿似抽刀斷水。舞劍削鐵一般,我只覺一股劍氣襲來,身子不由自主朝後一退!

老楊也是一退,盯著我面sè大驚:“這劍……好劍!”

我抽出匕首。從外衣上割下一塊布,以布裹劍,將這柄劍拾起來。卻覺此劍甚沉,至少有七八斤重。又見青銅劍鞘在火把光影裡閃爍著一層異光,劍鞘上刻有二字,我看了好久,才看出這是大篆字型,而一見大篆,我瞬間便想到了chūn秋戰國,大篆字型是秦始皇統一七國前諸侯國比較常用的字型。再好好一辨,這兩個大篆字,竟是“巨闕”!

“老楊,巨闕劍!”我心跳一陣加速,眼前一亮,隨即再一抹眼睛,沒錯,這兩個字的確是“巨闕”,“我之前一觀這柄劍,便覺其劍鞘鋒芒有異,果然不是凡物!”

“巨闕?不會吧?!”老楊一個冷戰,“鑄劍祖師爺歐冶子晚年的神來之筆,史傳‘七尺之外,劍氣縱橫’,是越王勾踐的瑰寶啊,怎麼可能落在這山洞裡?”

我握著劍柄,慢慢抽出來,卻見一陣雪光四shè,“唰”一聲,一股罡烈的氣息自劍鞘裡襲出,我握著劍鞘,再次兩步後退,方才站穩,卻見遠處的黃鶯,也是稍稍後退一步,盯著我裡雪光四溢的劍,面sè有異。

“巨闕劍,刃長三尺有三,柄長五寸,刃寬約兩寸,重約五斤,揮動時劍氣縱橫,三步之外可禦敵,乃是歐冶子鑄造的絕世無雙的寶劍……”這是我師父曾對我過的典故,而我看過諸多典籍,對巨闕劍也自有幾分瞭解,歐冶子為越王勾踐鑄此劍,言此劍不宜“輕易出鞘”,其未飲血時便能“七尺之外,劍氣縱橫”,傳巨闕劍初成時,越王勾踐坐於露上,忽見宮中有一馬車失控,橫衝直奔,驚嚇了宮中伺養的白鹿,於是勾踐拔出巨闕劍,指向暴走中的馬車,yù命勇士上前制止,但卻在拔劍一指時,中的劍氣已然將馬車破為兩截!勾踐還曾命人取來一個大鐵鍋,三步之外以此劍一刺,便將鐵鍋刺出了一個大缺口來。這一劍毫不費力,就好像切米糕一樣輕易。因此越王勾踐便將此劍命名為巨闕,不折不扣的以“劍罡之氣”名動天下的稀世寶劍。揮之,則劍氣縱橫,能“穿銅釜,絕鐵糲,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

巨闕劍在歷史上先為越王勾踐所有,逐漸失傳,正史載後來被秦相李斯所獲,再後來,傳到漢高祖劉邦裡,後來據又傳到晉帝司馬炎裡,在南北朝時期便沒有音訊了。但唐朝時,據被唐將郭子儀所得,野史無從驗證,此後巨闕劍的下落再無音訊。但是,三百多年後,《御林閒筆》載,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時,李順持的寶劍便是“巨闕”,十步之外,劍氣能奪趙宋將軍之命。公元994年李順起義失敗,被宋軍斬殺於蜀中,但野史又載李順金蟬脫殼,率餘部向滇西逃,自此再無史筆。

如果此劍真是先秦名劍、鑄劍祖師爺歐冶子所鑄——巨闕,而眼前這三具屍體,看似是宋朝或明朝之人(宋明二朝的服飾沒有太明顯的區別,當然區別還是有,但這山洞黑漆之地,我只能大概觀之,何況,幾百年的服飾也早有損壞腐化。再則,屍體未腐,我也不敢湊近看),莫非,這三具屍體中的一人,便是北宋起義領袖李順?

莫非,李順率領殘部,身佩絕世寶劍“巨闕”逃到了這川西北崑崙山脈裡,並且找到了懸空城之所在,但卻身死在這山洞暗道裡?而洞外那些大多數身著古人服飾的行屍,皆是李順的部下兵士?

這柄長劍到底是否便是“巨闕”,無論正史野史,都無從驗證,最起碼,這柄劍絕非俗物,觀其青銅劍鞘上那層厚厚的銅綠,我自認它最起碼有著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尤其是,另兩柄劍早已鏽鐵一堆,而它卻依舊鋒芒閃現,寒光四shè。

我將劍入鞘,再走過來,盯著一邊默默無語的黃鶯,而黃鶯瞪著眼睛,也緊緊望著我。

“唰”!

我再次抽劍出鞘,直指黃鶯,就聽空中“嗖”一聲輕響,一股罡風自劍尖襲向黃鶯,黃鶯一個騰挪,一眨眼間便已閃到五步之外!

“真有劍氣!只怕真是‘巨闕’吧!”老楊一陣驚呼。

“哦!”眾人一陣大叫,他們何嘗見過黃鶯動作如此敏捷!

有這柄寒光四shè的長劍在,我腰間那柄御賜匕首便真是太遜了。

“妖孽鬼魅,還不現形!”我高聲一喝,“有這柄鑄劍祖師爺歐冶子的‘巨闕’在身,斬妖除鬼,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