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不久,桑迪·威爾與資料控制公司達成了轉讓協議。他個人投資700萬美元購買了商業信貸公司的股票,併成為商業信貸公司總裁辦公室的新主人。年僅30歲的迪蒙也成為商業信貸公司的首席財政主管。當迪蒙將42.5萬美元的積蓄交給威爾時,他說:“桑迪,這次我可是傾家蕩產了。”在商業信貸公司改旗易幟的當年,公司的營業額即上升到11億美元,純利潤達4600萬美元。在金融服務界,商業信貸公司取得的戰果也許算不上什麼驚人之舉,但迪蒙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不但使我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也為我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商業信貸公司的業務開始蒸蒸日上,隨之而來的各種誘惑與挑戰讓威爾既感到興奮而又有些惶恐不安。他終於體會到了他畢生追求的那種成就霸業的感覺,他知道自己必須把握好這次難得的機遇。先是迪蒙被派往了巴爾的摩(商業信貸公司總部所在地),緊接著威爾和他的管理隊伍也搬進了巴爾的摩的商業信貸公司總部大樓。從週一到週五他與部下同吃同住,共商制勝策略。在他的督促下,整個公司如同換了引擎的列車一樣開始提速運轉。為了集中資金投入更有利可圖的行業,威爾終止了在以色列的信貸業務,不久拉丁美洲的貸款專案也從公司的發展計劃中被刪除。這樣,威爾再也不必為那些盤根錯節的呆賬提心吊膽。

1986年,當商業信貸公司在國內站穩腳根後,威爾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他用1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傑拉爾德·特賽集團屬下的普瑞瑪瑞卡公司(PrimericaCorp.)。然而,最讓桑迪·威爾引以為豪的,是他從傑拉爾德·特賽集團手中買下了史密斯·巴尼股票代理公司。儘管當年他正是因為經營股票代理不善而被美國運通掃地出門的,但多年來威爾對股票代理一直情有獨鍾。威爾隨時都在關注華爾街的一舉一動,他甚至能精確地繪出商業信貸公司股票的走勢曲線圖。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1990年爆發的金融服務業信譽危機,商業信貸公司也受到了嚴重衝擊。他面帶沮喪地說:“我們的股票一度跌至17美元,不,準確地說是16.87美元。對我們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打擊。”

也就是在1990年,威爾決定把西爾森從美國運通手裡贖回來。在他看來,把自己創辦的公司賣給別人是一種恥辱。1993年,威爾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西爾森與史密斯·巴尼股票代理公司的合併。西爾森的重新加盟使史密斯·巴尼如虎添翼。通常情況下,史密斯·巴尼股票代理公司的年平均利潤可達1.5億至2億美元。有了西爾森的協助,史密斯·巴尼股票代理公司的年利潤可望突破10億美元。1996年,史密斯·巴尼的實際年利潤已達8.89億美元,佔了旅行者集團總利潤的37%。史密斯·巴尼的投資回報率也高達30%,這一數字使那些金融服務業的老牌勁旅們望塵莫及。

西爾森的迴歸將旅行者集團推向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巔峰,但它同時也結束了旅行者集團連續10年保持28%的利潤增長幅度的記錄。要在龐大的基數上再度重演過去的輝煌歷史,對威爾來說無疑將是另一次極限衝刺。威爾向媒界透露他的下一步目標是使旅行者集團的利潤每5年增長一倍。為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從現在起,今後5年內旅行者集團的利潤增長率必須保持在15%以上。別小看這15%的利潤漲幅,在1997年的“財富500大”中只有67家公司達到了這一水平,並且這些公司的執行總裁大多與桑迪·威爾一樣都是從商業信貸公司這樣的小公司開始起步發展的。目前旅行者集團已在金融服務業獨佔鰲頭,但要讓這隻猛獁巨象跑起來像以前那樣輕鬆已絕非易事。首先,旅行者集團必須繼續保持它在保險業的領先優勢。其次,在提高營業額的同時要嚴格控制成本增長。最後,旅行者集團必須抓住機遇兼併更多的企業來鞏固自己的根基。只有以上幾點齊頭並舉,旅行者集團才能繼續在金融服務業立於不敗之地。

◇成功的利器

多年來,保險業一直是旅行者集團的核心支柱。事實上,“旅行者”這個名字正是來源於威爾在1992年收購的旅行者保險公司(TravelersInsurance)。1996年威爾更是擺出了一副通吃的派頭,出資40億美元收購了財產事故保險公司伊特納(Aetna)。為避免旅行者集團的結構過於龐雜,桑迪·威爾對幾家子公司進行了精簡。他以9億美元的高價轉讓了旅行者集團的醫療保險公司,他還打破公司界域組建了旅行者財產事故保險公司(Trave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