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和尚,你是不。我也是剛剛得知這訊息的。看來朝廷那邊還是有人看著咱們李家不順眼啊。這董一元是宣府那邊的人,選了你怕也是給咱們李家一點面子,選孫守廉大概也是如此。哼,還真是,怕是那姓尤的跟他交代了。不過和尚你不用想的太多,規規矩矩就行,若是我猜得不,大概這次會讓你在後邊守著,到時候要是出了問題的話,就會對我們李家有話說了。所以啊,你要做好他們給你吩咐的每一件事。這樣,讓他們沒把柄。”
“小的了,少帥放心,俺和尚絕不會給李家丟臉。”
這個調子一定下來,魏剛便李家這是鬧的有些大了,現下想收斂,所以讓他認真做事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再換總兵
第一百三十六章再換總兵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朵顏三衛
經過和李如梅的一番攀談,魏剛才知道,鬧了半天這次遼鎮兵馬集結,是為了應對靠近大明的朵顏三衛的蒙古人。
朵顏三衛中的泰寧衛原來的首領是被李成梁給殺了的,而現下他兒子巴圖魯覺得自己兵強馬壯了,抑或是覺著遼鎮兵馬好欺負了,便揚言要興兵內犯,報了大明殺了他老子的仇。
說起這朵顏三衛,還要從成祖皇帝那時候說起。當時,成祖皇帝起兵靖難,身邊有一支蒙古騎兵,那就是朵顏三衛的人。成祖皇帝成功了,便也重賞了這些跟著他起事的蒙古人,讓他們在長城外的牧場放牧生息。奈何這些蒙古人對於中原漢人這一套生活方式怎麼教也是學不會,除了會伺候牲口外,剩下的就是縱馬遊樂,喝酒打架了。想讓他們跟著大明的匠人學手藝,或是跟著農夫學種田,那都是白廢了。等到了萬曆年間,他們實際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當初是大明對付長城以外蒙古韃噠的一個助力,現下卻成為累贅了。名義還是大明的衛所,實際就是一個蒙古部落了。大明一旦衰落下來,他們便開始縱兵入關劫掠,大肆屠戮漢人百姓。
李成梁當年任遼鎮總兵的時候,對付邊牆之外的韃子們,那可以說是很有一套的。拉一個打一個,或者挑撥離間。等著對方內訌完了他去檢漏,手段那是層出不窮。但是有一點他做的不好,那就是沒有斬草除根。打死一批,過了幾年,就又出來一批。裡外裡竟賺著他有仗可打了。越是這樣,他的兵是越打越精,而那些蒙古韃子,則是像韭菜一樣,被他割了一茬又一茬。
正因為如此,朝廷那些史官們才記他的武功是所謂的二百年來未有。就連萬曆皇帝,也是對他另眼相看。
李成梁之所以沒有斬草除根,那是因為他深諳養賊之重這種手段。若是他和那戚繼光以及俞大酋一樣,一下子把對手都清理乾淨了,那他大概也不會有現下一般的身份和戰功。
可是這幾年,李成梁明顯的和以往不一樣了,大概是人老了,精神頭都是跟不了,出邊牆作戰,大都是他以往的親兵,或是他的子侄。他自己親自出去的卻是沒有幾次。
因為犯了很多低階錯誤,致使這幾次出邊牆作戰,大明的軍隊都是吃虧較多,佔便宜較少。文臣們可是早就看不過這李成梁了,所以那邊訊息一出來,這邊就開始彈劾。絲毫不去考察當地的真實情況。
去年遼鎮兵馬因為去朝鮮那邊了,所以這泰寧衛的蒙古頭領便聯合其他部落,時不時的要到這邊牆之內打打草谷。今年剛過完年那陣子,他們又知道這次遼鎮兵馬出邊牆也是失敗了。雖然正規家丁親兵死傷不多,但是其他的隨軍軍戶卻是死了不少。現下這些蒙古韃子大概是受了這些事情的影響,自然也是跟著鬧將起來。
當天中午,魏剛就去了城外大營裡,隨著那新任總兵董一元開了軍議。在場的大多數都是這董總兵的麾下,當然,也有李家麾下,比如魏剛和那孫守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文官模樣的人坐在那裡,聽著董一元的佈置。這人穿著文官服飾,頭戴烏紗帽,不時的用自己的手捻著自己的鬍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魏剛沒太注意他,而是貓著腰躲在一邊聽這新任的總兵在那裡滔滔不絕。那文官魏剛自然知道,便是遼東巡撫李化龍。這要說起來,整個大明軍隊的指揮,其實他們這些武將是說了不算的,都是文臣說了算的。文貴武賤,打從成祖皇帝后,這便成了大明的慣例了。同等品級的文官和武將,武將看了文官那是要下馬去拜會人家的。
“此次本府親帥大兵,就是要將這些囂張的韃子引誘進來一網打盡,諸位統兵大人,莫要辜負朝廷對我等的一片厚望。本府有言在先,若是不聽調令,抑或不奮勇作戰的,本府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