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風格和美國百老匯風格。當然,這和這部電影的作曲是安德列阿。莫里康內和波特有關。”
“在好萊塢。還沒有公司能像夢工廠這樣重視音樂在電影中地地位(也許這是因為夢工廠發明了有聲電影厄關係吧。),也沒有任何公司能夠擁有如此優秀的電影人才。安德列阿。莫里康內和波特,兩個人無疑是本世紀最為偉大的電影配樂大家。”
“安德列阿。莫里康內的音樂,根植於義大利音樂,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面,都沉澱著義大利音樂。作為歐洲最具音樂傳統的一個國家,義大利的音樂風格,從輝煌的歌劇到各個地區地傳統小調。從神聖莊嚴的宗教音樂,到歡快簡明的酒館舞曲,風格迥異地音樂傳統。給安德列阿。莫里康內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
“莫里康內先生是少有的電影配樂天才,說他是天才,不僅僅指的是他地音樂寫得好,重要地是。他能夠深刻地對電影畫面有所瞭解。對電影人物的內心有這深刻的體會,然後能根據人物的精神變化、人物的內心世界,創作出和畫面、電影的情緒天衣無縫的作品來!”
“在《海上鋼琴師》中,莫里康內的音樂,成為了整部電影最深沉的部分。尤其是那首無名曲,簡直就是天籟。這些音樂,主題是深沉地,是猶豫的,帶有濃濃的詠歎氣息。它們像是輕嘆。像是宿命的絮語,讓整部電影變得深沉、厚重。莫里康內沒有停留在音樂只是渲染氣氛這個層次上,他讓音樂成為了一個隱形的角色,讓音樂成為了一種訴說地手段,讓音樂闡發出了1900地內心和整部電影的主題。”
“這樣地音樂。是炫目的。是感人至深的。以無名曲為代表的音樂,也必將會成為好萊塢電影配樂界的經典。”
“如果說莫里康內的音樂是內在的話。那麼波特先生的音樂顯然是外在的了。莫里康內的音樂,是低沉的,是猶豫的,是緩慢的,而波特先生的音樂,卻是快速的,讓人窒息的,吶喊的。”
“1900和傑裡。羅莫頓鋼琴決鬥時候演奏的那段快得讓人瞠目結舌難度極高的音樂,無疑是波特先生在這部電影中所有配樂作品的代表!”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音樂家,波特先生的音樂中,帶有濃厚的百老匯風格。而這種風格,和爵士樂無疑是絕配。波特先生創作出來的配樂,節奏是歡快的,如同一條條叮咚作響的小溪,跳躍著向前。我們不得不讚嘆,波特先生在爵士樂的造詣,已經達到了一個大師級的水平。”
“《海上鋼琴師》的配樂,堪稱完美,而讓我最感興趣的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和莫里康內、波特兩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單單由莫里康內來創作,或者單單由波特來創作,那麼整部電影的配樂水平顯然會大打折扣。正是因為這兩個人的合作,一個內一個外,各有分工,才使得整部電影的配樂顯得那麼的飽滿,那麼的淋漓盡致!而這要歸功於格里菲斯先生和柯里昂先生兩個人的策劃了。”
“這是我這些年來聽到的最好的電影配樂作品。作為同行,我要感謝莫里康內先生和波特先生,他們用自己的創作,給電影配樂界指明瞭一條光輝的道路,也讓我受益匪淺。”
可以說,在好萊塢,沒有人比胡利安。阿胡利亞對《海上鋼琴師》的電影配樂更有發言權。
作為一個英國人,他比美國人更加熟悉義大利音樂,也更懂得這個國家音樂的神髓,而同樣作為一個英國人,因為文化上的接近,他也比任何一個歐洲人理解美國音樂,理解百老匯。所以,他對莫里康內和波特的電影配樂理解的透徹程度,讓人不由得連連讚歎。
沒有他的分析,也許一般人只是覺得《海上鋼琴師》裡面的音樂很不錯,很好聽。至於為什麼不錯,為什麼好聽,我想即便是一個自身的電影音樂人也說不出多少道道來。
而他的分析,鋪設了一條讓觀眾深刻理解《海上鋼琴師》電影配樂的道路,經過這條道理,人們可以發現之前自己沒有發現的東西。而這,恰恰是整部電影的迷人之處。
所以說,好地評論家,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眾多的評論文章中,除了這些文章之外,有幾篇文章也吸引了我的視線。
《好萊塢時報》上,刊登了一篇卓別林的文章。
這可能是他自從桃花案之後。第一次公開地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了。
“傑作!少有的傑作!這是我對《海上鋼琴師》的評價。事實上,當看到這部電影裡面,出現了埃德溫。波特。出現了亨利。沃爾索,出現了基頓之後,我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