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電影連劇本都沒有,我這一次到紐約來。就是想旅遊,看一看,玩一玩。”我實話實說。
但是那幫記者根本不相信我地話。
“柯里昂先生,你這一次準備在紐約呆幾天?”一個看上去就很有經驗的四十多歲的記者擠了上來。
這問題,問得有水平。
正面問得不到結果,他們就來個反的。
我在紐約呆幾天,答案很能說明問題。如果只呆幾天。肯定不是拍電影。如果是呆上了個幾個月,那肯定和新片有關係。
“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時間不會很長。大概幾天吧。”我再一次老實回答。
“幾天!?”這幫記者在聽完這句回答之後,紛紛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達倫。奧利弗和卡瓦兩個人一左一右替我架開了那些記者,然後給我拉開了車門。
一行人好不容易擺脫了那幫狗仔隊,然後直奔駐地。
這一次,我們沒有住酒店。而是選在了洛克特克電視臺在紐約的一個記者分站裡面。
那地方距離機場有段距離。但是位置很好,和紐約交易所之間只有半個小時車程。
分站原本是一家發行量只有幾千的小報社。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洛克特克電視集團建立起來之後,因為要在紐約發展業務,尤其是需要在這裡組建一個分站,所以就把這個報社買了下來,並且改建成了紐約記者分站。
分站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擁有兩棟辦公樓,一棟專門地內部酒店,裡面有員工100多人,主要負責東部地區地相關新聞採寫和報道。
洛克特克電視臺紐約分臺,起初建立的時候,還有段小故事呢。
當時這也是一個小分站,不過不是我們夢工廠的,而是大名鼎鼎地《紐約時報》的。紐約是《紐約時報》的老巢,又是美國的金融中心,所以這裡本來就湧來了大量的傳媒人。
《紐約時報》在紐約市中建立了這樣類似地分站有近20多個,每個分站都有幾十人。
這樣地龐大隊伍,保證了《紐約時報》的訊息來源,為《紐約時報》全面報道提供了保證。
但是人一多了,《紐約時報》也就有點管不過來了,待遇也就相對弱了一些。
這個分站,就是其中之一。人員基本上都是從西部過來地,所以待遇上就更不行了。
柯立芝他們就瞄準了這一點,利用豐厚的待遇和電視傳媒的吸引力,把這個分站整個都挖了過來,然後投資買下了周邊的幾棟樓,建立了洛克特克電視臺的紐約分臺。
對於這個,《紐約時報》也是無可奈何。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但是分站的一幫人,還是在夜色中排隊迎接。
出來分站的領導之外,都是一些年輕人,一個個意氣風發。
為了給我接風,一幫人弄了一個小型的酒會,一直喝到了凌晨三點,我才去睡覺。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就聽見有人咣咣砸我的房門。
睡眼蓬鬆地開啟房門,看見利弗莫爾西裝革履地站在門口。
“你這傢伙也太早了吧,還穿成這幅模樣。”看著利弗莫爾,我笑了起來。
利弗莫爾差點沒暈倒,指著天上的太陽道:“早?!老闆,你看看這都幾點了!還早呢!還有一個小時交易所就要開盤了,你去不去?”
“去!當然去!”我趕緊轉身穿衣洗漱。
倒騰了一陣,走到樓下吃早點,剛坐下來,就聽見收音機裡面,主持人在極為興奮地訴說著一件事情:“昨天晚上,安德烈。柯里昂乘坐著洛克希德飛機公司新研製的飛機出現在紐約飛機場裡。這簡直就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
“柯里昂先生為什麼會出現在紐約。這也許是每一個聽到這個新聞地人都要禁不住問的。我們採訪了柯里昂先生,並且詢問了他來到紐約地目的。”
接下來是一段採訪我地時候的錄音。
“聽得出來。柯里昂先生是在和我們開玩笑,他怎麼可能是過來旅遊的呢。而且是帶著那麼多的拍攝人員。”
“不過從他告訴我們他要在紐約呆不到一週的時間來看,又不像是拍攝新片。這就使得柯里昂先生此行的目的實在是讓人好奇。”
收音機裡面這麼說。報紙上同樣刊登著我地照片。
“達倫,酒店地外面是不是有很多狗仔隊?”我咬了一口三明治道。
“有,而且還不少。不過老闆,你放心,我有辦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