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媽媽對我好,但是沒姐姐好,人還行的,姐姐送她衣服,我沒意見。” 嫂子有時候還會為她說好話呢。 “這就好。” 姐姐沒問,齊玉蓮主動提起三個知青的事情:“安知青和薛知青今年沒參加高考,他們覺得高考比干活還累,岑偉去考了,不知道結果。” 今年是岑偉三戰高考,齊玉蓮突然希望他能成功考上大學,趕緊離開他們生產隊了。 看到他就煩。 初中時候是怕他,現在是煩他。 安琳薛國樹都沒報名參加今年的高考,齊玉珍不算太意外:“他們倆不參加也沒事,我感覺他們快回家了,去年比我們更南的一個省份,發生了一些事情,知青群起抗爭,事情鬧大了,臥ll軌,綁架幹部……被逼急了,知青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現在那批知青差不多都已經回城。 有他們開頭,全國知青應該都會陸續返鄉回城,下次碰到安知青,我會跟她說說這個新聞。” 那批知青的抗爭引起全國轟動,只要是有看報紙習慣的人都知道這個新聞,好一陣子佔據著報紙頭條位置,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對事件的反思,齊玉珍看了很多,覺得無論是哪位撰寫的文章,都挺有道理的。 她個人還是站反對派,反對知青上山下鄉運動。 一百個知青裡,自己自願要求上山下鄉的不會超過十個人,而且她覺得上山下鄉運動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很是不利,損失不少行業人才。 “那最好了,不管岑偉怎麼樣,我還是希望安知青能早點回家,她在家明明過得很好,被迫在我們這裡耗費大好時光。 我上高中後,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大,我不自卑自己的家庭,我覺得我們家特別好,可是看到班裡條件很好的同學,穿好衣服,經常換新的發繩,我就會想到安知青,她也是這樣的姑娘,可是卻不得已來鄉下吃苦。” 妹妹能共情安知青,齊玉珍很是欣慰,她家妹妹是真的長大了:“嗯,你姐夫也差不多情況呢,如果他們是壞分子,姐姐還要罵他們活該,這種人讀初中高中的時候肯定經常欺凌同班同學,可是他們兩個性格不同,心地卻都善良,本性不壞,姐姐就不希望他們吃苦了。” “岑偉活該吃苦。” “他確實是該下鄉進行一番勞動改造,雖然改造結果不怎麼樣。” 同妹妹聊了半個下午,晚上,齊玉又開始和爸爸媽媽聊。 和爸爸媽媽聊的話題是有關農村改ll革。 她是來通知爸爸媽媽,未來兩三年,計劃經濟體制應該快退出歷史舞臺了。 爸爸現在還是大隊長,三年一屆,已經連任三屆了。 集體經濟取消,可能公社和生產隊這些稱呼一起取消。 好在他們家爸爸脾氣好,不會因為大隊長的身份在隊裡作威作福,很得民心,不然正式檔案下來,爸爸從大隊長位置上退下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來踩爸爸一腳。 聽到女兒告知的訊息,齊洪軍沒立刻發表自己的看法,袁秀彩還挺支援的:“改了好,改了好,改了你爸能清閒下來,要是女兒說的沒錯,以後你要從大隊長的位置退下來了,記得別多管閒事,管好自家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