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除了能夠在國師府、學校活動之外。還能夠在在有人護送下,在市區進行逛街。

在國師府上,公主的生活質量,顯然是超過宮中的。雖然,坤興公主自小不為衣食擔憂,但是在宮中是崇尚節儉的,平時她的一些衣裙,如果破舊了也是縫補後繼續穿戴。也只有出席一些對外的禮儀,公主才會被打扮的比較隆重、典雅。

而當公主透過逛街瞭解市面的物價,瞭解到在葛沽,一石大米也不過是2兩銀子。而一套嶄新的絲綢衣裙,也不過是3兩多銀子。各類玻璃器皿,甚至只要幾十文錢。而一名百姓,一天的消費約莫是20文錢,這令公主不禁有點吃驚。與此同時,心中產生節約銀兩,將來找機會捐獻給父皇的念頭。

對於小公主的心思,肖圖白瞭解到之後,又覺得可愛,又是覺得心疼。崇禎多年施行摳門教育,以至於一個公主,擁有十兩銀子的零花錢,第一念頭也是攢起來。捐給皇帝,補貼國家用度不足。

對於公主的心思,肖圖白則對她說道:“哪怕節省十兩,起到什麼用處?大明的問題是人口繁衍過多,傳統的農業經濟不足養活過多的人口。就如大明有1萬萬子民,而地主的土地是有限的,大約只要3000萬佃農足夠。而現在則是3個佃農種過去1個佃農所耕耘的田畝,而佃農人均種租種的田地少了。交租之後,勉強只夠自己喝喝。也不能攢下更多餘糧籌備荒年所需。所以,稍微天災加劇,佃農交不起田租。只能逃荒。此時,持續的天災,造成整個國家莫約有3000萬人失業或者半失業,朝廷如果能養得起這3000萬失業者,自然能夠安穩。若是養不起,那麼他們只能選擇揭竿而起。”

公主首次吃驚道:“要養得起三千萬人?那得需要多少銀兩?”

肖圖白道:“一名破產農民不餓死,每年需要1石糧食。3000萬人,便是需要3000萬石糧食,以三兩銀子一石來計算,需要9000萬兩銀子每年。。。。。。。”

公主顯然被這一個難以想象的資料嚇的沉默了。明廷每年能夠收到中央的銀兩。不過是500萬兩。鳳陽皇陵被焚後,國家無錢去重修。後宮中,皇后等人搜刮了箱底的私房錢,勉強湊出了一萬兩銀子。聽聞到肖圖白講述,每年需要9000萬兩銀子才能夠讓國家真正的安穩下來。她只能深深感覺一股無力。…;

“肖哥哥認為,媺娖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為父皇分憂?”公主也是非常的聰慧,年僅八歲,就能擁有不錯的書底,並且抄寫書籍。拿到宮外能夠賣錢。除此之外,她還經常將自己書寫的書法,呈現給崇禎去鑑賞,用其書法的明顯進步,讓皇帝心情舒坦一來。由此可見,年僅八歲的公主,就是一個懂事的小人精。

肖圖白道:“解決天下的困局,本質上是要創造財富和創造除了農業之外,其他行業相關的就業。創造財富和非農就業,這兩者其實也是一致的。自古以來,很多人認為天下財富是土地、田租,所以有定數,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實際上,財富的本質是人類透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造自身需求物資的能力。”

“理論上,自然界的財富,如同江河中的水一般無窮無盡。而人類創造財富能力,相當於挑水的水桶,水桶越大、越多,從江河中獲得的水的能力便越強。”

“以糧食生產為例。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每畝糧食最高畝產0。5石。漢唐時期,透過努力改進了農業技術,最高畝產達到3石。宋朝時期又有了一定進步,江南地區最好的農田,最高畝產有8石。而我葛沽改進良種、肥料,最高畝產創下20石記錄。這便充分說明一個道理。天下財富並無定數,完全可以透過改進自身的生產技術,獲得更多的財富。。。。。。”

小公主連連點頭,肖圖白從糧食畝產的角度解釋財富,這年代任何人都懂得。哪怕是皇家,為了表示重視農業,皇帝每年會在春耕中,帶領自己后妃、子女,體驗一下親自務農。雖然,這些不過是形式主義,但是透過這些實踐,一個正統王朝的皇家,一點不懂農業常識,是很罕見的。

肖圖白又從農業,闡述到了工業。他舉例子說明,大明1名工匠生產的棉布,出口到了海外能夠換取二十名農民一年的生產所得糧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工業能夠獲得的財富,比之農業更為豐厚。

“為什麼會這樣?”小公主不禁皺眉,顯得不解。

肖圖白笑道:“因為吃飯是人類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全世界列國的百姓,不約而同的摸索出了一套農業技術。但是工業卻是滿足更復雜的需求,裡面含有的道理,更為艱深一